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ID:278884

大小:4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7-17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_第1页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_第2页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_第3页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_第4页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九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文化基本精神,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力,贵和尚中第一节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意涵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精”、“神”的字义理解以及“精神”的词义。所谓文化精神,相对于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是指具体的文化表现和文化现象中的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指导和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所谓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指有一些思想观念或固有传统,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二、具备条件1、广泛影响: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并是他们基本的人生信念和自觉的价

2、值追求;2、积极作用:具有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三、实质是一种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思想,渗透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中。四、与文化传统的区别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凝聚于文化传统之中,但是,文化传统是一种事实判断,文化基本精神或民族精神是一种价值判断即“优秀传统”,长期受到人们尊崇(特点有褒有贬,文化基本精神只有褒的一面)。五、地位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第二节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一、天人合一1、在这个问题上,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人与自然的

3、关系,“统一”或“征服”;“让”或“争”)。2、演变过程:“天人合一”强调了天人之间的统一性。一方面,用“人事”去附会“天命”,把人的行为归依于天道的流行,以获得一个外在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人又往往把主体的伦常和情感灌注于“天道”,并将其人格化,使其成为主体意识的对象化和外在体现,“天”成了理性和道德化身。表面上看是人按天意在“承运”,在“行道”。但实际上,天却成了人们实现道德理想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天人之间,人为主导,人为目的。其演化过程:(1)西周: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天神可相通,如:《尚书·洪范》:“天乃赐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天把九类大法赐给禹,人伦规

4、范才安排就绪。天有意志)。(2)春秋:天人相通并按同样法则(“礼”)运行,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天人相通并按同样规则行事)。(3)战国:a、孟子:天道与人性相通,性天相通,如《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也。”(天道与人性相通);b、庄子:天与人本质上统一于气,均由气构成,如《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无以人灭天”(天与人统一于气);“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无以人灭天”(天与人统一于气)。c、《易传》:“与天地合其德”,人与自然界要相互适应协调,天人协调

5、思想即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如《周易·易传·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人协调,尊重客观与发挥主观相一致)(4)汉代董仲舒“天人感应论”,倡导君权神授;(5)两宋时发展为主导地位的文化思潮,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人和自然都遵循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规律,性天相通,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把天人合一看作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道德境界),如张载《正蒙·乾称》:“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民胞物与

6、”。儒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完成人道,实现天道,最终达到天道与人道的统一。3、理论实质: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显示了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4、作用:能够得到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自我身心的平衡与自然环境的平衡的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二、以人为本1、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即“以人为本”的学说,也是文化基本精神之一。相对立的

7、是,西方的神本主义。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重视人心和人生问题,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也就是说,肯定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神与人之间,以人为中心。2、承接着“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而来,天是终极依据,是外在的理论框架,是理性和道德的化身。表面上看,是人按天意在“承运”,在“行道”,但实际上,天却成了人们实现道德理想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天人之间,人为主导,人为目的。3、与“尊君重民”的民本思想有所区别,哲学范畴的关系不一样,展开的角度也不一样。这个“民”实际上是封建社会中的主体群众即农民,为历代思想家在君民两极之间提倡“仁政”和“王道”张目。4、孔子是将现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