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同步教材课件:《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总复习同步教材课件:《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ID:27881352

大小:1.85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8-12-06

高考语文总复习同步教材课件:《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同步教材课件:《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同步教材课件:《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3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同步教材课件:《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4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同步教材课件:《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同步教材课件:《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参赛选手:*****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解答本题时,考生要从诗歌中提取主要形象,如高飞的大雁、从东南方升起的太阳、闪着寒光的沙石、征人身上的铁甲等,并概括出这些景象的特征,然后分析这些意象所蕴涵的情感。如大雁指思乡;日出、铁衣表现边塞的壮阔以及军队的严整,重在烘托征人远离故乡、为国杀敌的慷慨与悲壮的情感;而满碛寒光则

2、表现戍边生活的艰苦。答案:(1)全诗描绘了戍边战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2)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3)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2.(2012年大纲全国,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落叶修睦①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注】①修睦:晚唐诗人。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

3、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考生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意思。这个题干可以这样来理解:作者借写松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其次,要能明确写松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本诗的前三联着力描写了落叶的飘零,尾联则笔锋一转,写松树的“自立”,两者显然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对比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松的赞叹,对落叶的感慨。答案: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3.(2011年安徽,8分)阅读下面这首

4、诗,完成文后题目。琅玡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对琅琊山上的景点非常欣赏并有品评,写下了组诗《琅琊山六题》,题咏六处胜景:归云洞、庶子泉、琅琊溪、石屏

5、路、班春亭、惠觉方丈。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此诗前两句描绘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后两句从溪水飘落花来写溪流知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考生通读全诗可知,作者围绕溪水描绘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等画面。考生通过对作者描绘画面的赏析,不难体会出作者对溪水的喜爱与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对应学生用书P147)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感情状态,一般指

6、诗歌画面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的主题、诗人寄托的情感等。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全面综合来考虑。不同题材的诗歌往往表现了特定的思想内容,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题材,大致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高考中,常见的诗歌题材有以下几种类型。1.送别抒怀诗送别抒怀诗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抒发离愁别绪、别后思念之情等方面。在古代,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长至再会无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因此,赠别类的诗词在唐宋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7、,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韩琮的这首送别诗匠心独运,撇开柔情,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情、天下兴亡情,总汇为“古今情”,并巧妙地融情于景。诗的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首句积势,次句轻点,三、四句浓染。诗意内涵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答案】①借送友人辞“凤城”而去,于依依惜别之际,百感交集,抒发了人世沧桑的感慨。②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

8、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