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80122
大小:6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6
《改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后固定法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改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后固定法效果观张小风诸丽华张桂萍李翠萍(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急诊科224200)【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的头皮静脉针固定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前后两个月份在我科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婴幼儿分别采用老方法和改良后的固定法,前者作对照组,采用改良固定法的为实验组。结果两组固定法输液过程中发生针体移位滑脱例数相比较,p<0.01,差异A有显著性。结论实验组固定法提高了一次固定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观察面减少刺激重力作用阻止滑脱【中图分类号】R47
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135-02临床婴幼儿治疗的给药途径多采用头皮静脉穿刺给药,此操作是我们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针见血很重要,能赢得患儿家长的赞许,但穿刺成功后的固定及能否保持至输液全部结朿更重要。因固定不妥当引起的头皮针滑出血管甚至完全滑脱,造成反复穿刺给患儿增加痛苦,引起护患纠纷,并对输液护士造成很大的压力。为此,我科从2013年5月开始使用改良固定法来固定小儿头皮静脉针,与之前4月份未釆用此法时作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
3、013年4月因各种疾病在我科输液室进行头皮静脉给药的1435例患儿为对照组;2013年5月因各种疾病来我科输液室行头皮静脉给药的1523例患儿作为实验组。患儿均为出生1个月一2岁之间的婴幼儿,平均年龄13个月,输液时间约为1.5-3小时。两组性別、所患疾病差异对木实验观察无统计学意义。1.2方法1.2.1材料:两组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均为:①一次性使用自带0.5—0.55号针的普通输液器;②百利牌输液贴每片贴含有两根长7cm*宽1cm透气胶布和一根长7cm宽*1.5cm自带小纱布块的创可贴式透气胶带;③医用布面胶布一根
4、宽lcm长约10cm;④7号医用弹力绷带一卷10米,将其分段剪开,未撑幵吋一段长约6cm[l];⑤火菌小棉球一只约指甲盖大小。1.2.2穿刺后固定对照组:嘱患儿家长正确固定患儿头部、身体及双手臂,将弹力绷带撑开由头套入患儿颈部备用,撕好胶布,本组操作吋备胶布是传统的几根胶布分开撕的,选择粗、直、条件好的头皮静脉,多选择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刮除选定区域的毛发。消毒后行穿刺,在穿刺成功后,以左手食指轻压针柄,左手大拇指置于针柄下方与头皮之间,以保证头皮针与头皮之间有适当角度,第一块透气胶布固定针柄,第二块胶
5、布即创可贴式透气胶布封针眼,然后在针柄下垫上小棉球,用医用布面胶布从针柄下兜住棉球向前交叉后呈“V”形,压住前两块胶布的左右末端,形成一个三角稳定区,再将头皮针后的细软管冋旋,用第三块透气胶布取软管的一处粘贴在前述两块横向胶布的正前方,最后将弹力绷带移至患儿额部压住固定的胶布及前述相反方向冋旋的软管上,软管呈现“S”形,嘱患儿家长以哺乳姿势抱好患儿,并将患儿外侧手臂固定好以限制其手臂上举抓挠。实验组:家长正确固定患儿的头部、身体及双手,根据护士需要调整头部转向。弹力绷带撑开套入患儿颈部备用,备胶布吋将第一块和第二块
6、即创可贴式的胶布一起撕形成一块长7cm*宽2.5cm的整体。待穿刺成功后,固定针的手法取左手中指和食指分置于针柄的上方和下方,在离针柄约5—6cm的细软管处用大拇指将其轻轻固定在患儿头皮上,手势固定不可用力太死,整手可随患儿头部的小幅扭动而动,将第一和第二块胶布一起封贴针柄和针眼,在针柄与头皮之间垫棉球后用布面胶布兜住棉球后折贴针柄及前两块胶布的两侧末端并超越贴在额上皮肤作“V”形固定,将针柄后的细软管冋旋取其距离针柄约1/2-2/3处用第三块透气胶带贴在偏离进针处的左侧或右侧(如进针处在患儿左额处,则细软管固定于
7、进针处右边或近耳廓处,如进针处偏在患儿的右额则冋旋后的细软管固定与进针处的左边或同侧近耳廓处),避开进针处的正前方,将细软管二次冋旋呈“S”形,最后把弹力绷带围绕患儿额部至枕后[2】,压住固定针眼及针柄的胶布,但须将头皮针与长管连接处的小药过滤管上拉放置于弹力绷带的近患儿额侧,余管自然下垂,嘱患儿家长以哺乳姿势抱好患儿,进针处处于外侧,限制患儿外侧手臂的上举抓挠。1.讨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具有以下优点:2.1穿刺成功后,固定针柄的手法,上方手指轻压针柄使艿不发生翻转。下方手指可保持适当角度以保证点滴通畅。
8、大拇指轻压针柄后5-6cm处可防止固定过程中的牵拉致针体脱出。2.2由于透气胶布边缘的粘性作用使得第一和第二块胶布一起撕形成整体封贴针眼和针柄吋,可奋效封住针眼并将暴露在外的针体完全封住,保证了针体的无菌状态。而分开固定时,往往会形成暴露缝污染针体。2.3作为“S”形的腰部固定的胶布贴于偏离进针处的侧旁,将进针处的前方暴露成为有效观察面,方便巡视护士直接观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