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开放性练习设计的实践探究.doc

小学数学开放性练习设计的实践探究.doc

ID:27850857

大小:4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6

小学数学开放性练习设计的实践探究.doc_第1页
小学数学开放性练习设计的实践探究.doc_第2页
小学数学开放性练习设计的实践探究.doc_第3页
小学数学开放性练习设计的实践探究.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开放性练习设计的实践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开放性练习设计的实践探究邱惠兰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及待解决的问题: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缺乏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偏重于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重视“封闭型”练习,忽视“开放型”练习,这些都是背离新大纲的宗旨的。“开放型”练习相对于“封闭型”练习而言,它没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和验证,并要求解题者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开放型”练习注意发挥练习的自主型、开放型和创造性,不是学生仅用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也并非只有一种答案或一种方

2、法,而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利用已有的经验、价值观和情感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及获得认识生活的一般方法与策略。为此,笔者作了以下四方面的实践探究。一、设计条件型开放题,让学生的思维更完整。传统练习的设计,条件只是解决问题的“充要条件”,这就给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势。当遇到条件多余或不足时,学生感到困惑与不知所措。设计条件开放的练习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增加条件。有大部分学生在做解决实际问题时,总是拿到数字就加、减、乘或除,很少有学生对题目进行仔细的解读与思考。如,一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道题:

3、“学校图书馆里有14本《数学故事》,已经借走了8本,还有多少本?”此题变为:“学校图书馆里有14本《数学故事》,9本《童话故事》,已经借走了8本《数学故事》,还有多少本《数学故事》?”在这里“9本《童话故事》”属于多余条件,根本用不着。但平时做作业,单凭已有的解题技能是不能很顺利的解答,确实也令一部分学生无从下手。通过增加条件,迫使学生仔细读题,找出关键条件,不受无关条件的干扰,培养学生正确寻找信息的能力。2、减少条件。二年级(下册)“比较数字大小”中,学生完成“在○里填上‘〉’或‘〈’”这种基本类型的练习后,笔者取其中的“743○729”改为“

4、743○7□9”,要求学生先填□中的数字,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发现:当□中填1—3时,“○”中为“〉”;当□中填4—9时,“○”中为“〈”。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学生对“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理解更为透彻。3、改变条件。“认识图形”中有这样一道习题:“搭一个五边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学生解答后,笔者又提出“5根小棒可以搭一个五边形,3个五边形需要用几根小棒?”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结果出乎笔者的意料,有个别学生的答案更是让笔者为之喝彩:答案一,,需要15根小棒;答案二,,需要13根小棒;答案三,,需要12根小棒。学生答案的多姿多彩,不仅

5、让学生感受到了通过自己探究寻求答案的乐趣,同时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二、设计策略型开放题,让学生的思维更灵活。习题的解答,除了让学生学会常规的解题思路外,还要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解决问题,从中找到最有效的解题方法,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广阔,更灵活。笔者在教学《口诀求商》中,有这样一道题:6÷□=□,12÷□=□,□÷□=5。学生思考6÷□=□。生1:6÷1=6,6÷6=1。生2:6÷2=3,6÷3=2。这时,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得出:依次想()得六的口诀,每句口诀能写两道除法算式。接着,笔者让学生独立完成另外两题,能写几道

6、就写几道。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掌握规律后,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答案。这种一题多解的题目是新课程下的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类题目的答案不是惟一的,且教学要求是只要填对一个答案就行了,当然能较多想出答案,并能总结出规律最好。这类题目的设计目的也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感受符合此条件的答案的多样性。但是,如果教师没有用提问去引导学生的有序思考,学生的思维是琐碎且随意。尽管学生回答出一种也算是完成了教学要求,但学生有序思考的问题的方法的渗透却在此间丧失,事实上学生尚未进行真正的数学思维,更不用说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了。那么,如何在教师的指导

7、下,学生会主动建构,主动探索?设计怎样的问题,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吗?笔者觉得,数学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教师问“你有多少个答案?”那么一般的学生至少一种是会有的,但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问题他们思考并不是一种答案,而是想办法找出一系列的答案,并试图进行有序的思考,这也体现了数学学习是一种探索的过程。回答出一个答案并不是最终目的,促进学生有序思考才是目标。这样既完成了当前的教学任务,又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三、设计结论型开放题,让学生思维更深刻。所谓结论型开放题,并非都有多种答案,还包括唯一答案、“不

8、存在”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如,教学“认识游览路线”的例题后,笔者安排学生做这样一道练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