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逻辑推理课教学策略)(1).doc

小学科学逻辑推理课教学策略)(1).doc

ID:27850605

大小:6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2-06

小学科学逻辑推理课教学策略)(1).doc_第1页
小学科学逻辑推理课教学策略)(1).doc_第2页
小学科学逻辑推理课教学策略)(1).doc_第3页
小学科学逻辑推理课教学策略)(1).doc_第4页
小学科学逻辑推理课教学策略)(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逻辑推理课教学策略)(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科学“逻辑推理课”课堂教学策略(初稿)一、策略构想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推理,是人们在已有知识所形成的判断的基础上,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科学思维过程。从二者的含义中我们可以得出逻辑推理就是“当人类听到别人陈述的事情时,大脑开始历经复杂的讯号处理及过滤,并将信息元素经过神经元迅速的触发并收集相关信息,这个过程便是超感知能力。之后由经验累积学习到的语言基础进行语言的处理及判断,找出正确的事件逻辑”。换一句话来说,把不同排列顺序的意识进行相关性的推导就是逻辑推理。其思维过程是从抽象的

2、思维到实践,也就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活动。具体到小学科学课型上来说,逻辑推理课就是一种用既得的知识推出新知识的课型。通过此类课型的学习,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纵观小学科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就会发现,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方面的难度体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要求,而且是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高年级中这类课型明显居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学会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进行假设,学会对得到的科学结论进行验证,运用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比较、判断、归纳、分类、想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形成“基于证据

3、进行判断推理、解决问题和进行质疑”的科学态度。推理有两个阶段:低级阶段:察觉事出有因,且能感觉到它有因果关系;能有所得的资料作出分类,整理出规则;能依据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来解释资料。高级阶段:能将观测所得资料做一概括性的整理,提出看法或想法来解释资料;能将提出的(想法)客观地经历资料的考验,来决定取舍。本策略的制定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探究——体验”课堂教学策略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已获得的感知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模拟、实验、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在头脑中经过抽象思维,最后形成理性的

4、认识。二、策略流程一个推理活动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设计实验模拟验证提出假设逻辑推理对比辨析总结提升呈现事实提出问题1.既得事实提出问题学习目标:呈现事实,提出问题,明确推理主题。操作要领:创设氛围,搜集、呈现事实信息,引发问题。2.逻辑推理提出假设学习目标:整理事实,思维推理,提出假设性结论。操作要领:引导学生根据搜集、整理的事实资料展开讨论,进行初步的、合理的思维推理,提出假设性的结论。3.设计实验模拟验证学习目标:设计实验,模拟验证,得出初步结论。操作要领:依据假设设计模拟实验,进行模拟验证,或根据资料来分析、说明、归纳出结论。4.对比辨析总结提升学习目

5、标:比对结论,尊重事实,得出科学结论。操作要领:在全班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归纳、综合,引导学生分析逻辑推理过程中的科学与失误之处,并结合推理过程,启发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推理方法。三.策略解读1.既得事实提出问题学生的事实储备,是学生进行推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在进行逻辑推理之前,要让学生拥有大量的相关客观事实。客观事实是分析、推理、判断的前提和基础,除教材提供的事实外,还要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获取更多的事实发现,为下一步的推理活动提供更为充分的事实。所以,既得事实包括教材中设计的引发问题的信息和学生已有的相关客观存在的信息。科学探

6、究活动具有探索性、继承性和连续性。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劳动是社会的一般劳动,这种劳动部分地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牛顿也曾讲到:“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这里“前人的劳动”和“巨人们的肩膀”都是指科学研究要熟悉、借鉴前人的劳动成果,从前人研究的“终点”中,找出自己研究的“起点”;从前人所用的研究方法、手段中受到启发,拓宽思路。学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主体,而教材只是引导、启发学生认识世界的一个载体,这个载体上的知识是经过选择之后的有针对性的一些内容,是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认识事物的,是“

7、前人的劳动”和“巨人们的肩膀”。其实,每个学生在未进入校门之前已经对周围的世界有了丰富的认识,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他们的感官直接得到的,或许比教材中的更加生动、形象。所以,将教材中引发问题的信息与学生已有的信息充分结合起来,会更容易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情景当中,也更容易、更迅速地明确探究的主题。本环节要注意以下事项:(1)因地区差异、学生差异、教师个性差异等因素,对于以上两类信息可以选择使用。原则就是接近学生实际,快速切入主题。(2)要注意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选择恰当地导课方式,如就当时当地的环境引入对信息的搜集等。(3)要注意调动学

8、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