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构造地质学)

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构造地质学)

ID:27844744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6

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构造地质学)_第1页
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构造地质学)_第2页
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构造地质学)_第3页
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构造地质学)_第4页
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构造地质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构造地质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综合地质报告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划分第三章构造第一节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第二节白垩纪构造层第四章地质发展史第五章结束语附图I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附图II联合剖面图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第一章引言木次实习报告是涉及矿物、三犬类岩石以及构造的综合作业,加强对地质学的全而了解,建立对地质工作的初步认识。该报告包括金山镇地质图一张,构造纲要图一张,联合剖而图一张(包含九个剖面图)。该报告是建立在对三张图综合分析比较而来,,是对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的综合描述。金山镇地质图比例尺为1:100000,图区而积大约为

2、206平方千米,岩层年代大致从中泥盆统(D2)到上白垩统(K2),且呈北高南低趋势,主要山峰有奇峰、用峰,诸岭等。最高峰为诸岭(1800米)。并发育有多种地质构造现象。图区北东角上有岩浆和晚期岩脉侵入,北西角沉积一套近水平白垩统砂岩,另外在东南区发冇一条南西方向的河流。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划分该区域内存在时代为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纪的地层。缺失时代为早三叠世及侏罗纪地层。白垩纪地层与三叠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上二叠统灰岩与中三叠统泥灰岩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根据角度不整合关系,可以划分成两个构造层

3、,分别为“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和“白垩纪构造层”。根据平行不整合又可以将屮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分为两个构造亚层。一、泥盆纪地层:在该区域内,泥盆纪地层主要出露中泥盆统砂岩和上泥盆统页岩。在图区的东南角出隸地表。其中,中泥盆统砂岩作为背斜的核部出銅,上泥盆统页岩作为背斜的两翼出露,产状均为40度。二、石炭纪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灰岩,中石炭统灰岩和上石炭统灰岩。在图区各部分均冇出露。在南东方向上作为背斜两翼产出,地层产状为40度。在诸岭、奇峰、雨峰地区下石炭统灰岩作为褶皱的核部产出,岩层发生倒转。三、二叠纪地

4、层:主要为下二叠统灰岩和上二叠统灰岩。在图区内有广泛分布。其中下二叠统灰岩作为向斜fl及向斜fl2的核部产岀,上二叠统灰岩作为向斜f3的核部产出,在河流附近的岩层较平缓,产状为5度至8度。上二叠统灰岩与上覆的屮三叠统泥灰岩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卩U、三叠纪地层:主要为屮三叠统泥灰岩和上三叠统灰岩。主要在向斜偲处出露。上三叠统灰岩作为核部,中三叠统泥灰岩作为两翼,产状为80度和45度。五、侏罗纪地层:缺失。六、白垩纪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灰岩和上片垩统灰岩。主要分布在图区的北部地区。岩层倾角为8度。与上三叠统灰岩为角度不

5、整合接触关系。第三章构造第一节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该构造层内构造现象发育较为齐全。主要有褶皱、断层、岩体侵入等(详见附图I)。一、褶皱:fl向斜:分布于图区的西北用,呈北东——南西向延伸。核部出霜长约6000米,宽约1500米。核部为下二叠统灰岩,平面呈长椭圆形。两翼为中、上石炭统灰岩,北西翼倾角为60度,南东翼倾角为45度。转折端圆滑,轴面近直立,为直立向斜。形成于晚二叠世至早白辛世之间。f2背斜:分布于图区的西北部,呈北东——南西向延伸。核部出露长约5500米,宽约700米。核部为下石炭统灰岩,两翼为中、上

6、石炭统灰岩。南东翼被断层F1错断,岩层倒转,倾角为80度。北西翼倾角为60度。为紧闭的倒转背斜。转折端圆滑。形成于早二叠世Z后。f3向余卜:呈北东——南西向延伸。长约2500米,宽约1000米。核部为上二叠统灰岩,两翼为上、中、下石炭统灰岩。转折端圆滑,轴面近肓立,为直立向斜。形成于晚二叠世至早白垩世之间。f4背斜:位于奇峰、雨峰地区,呈北东——南西向延伸。长约7600米,宽约1200米。核部为下石炭统灰岩,两翼为屮石炭统灰岩。北西翼倾角为45度,南东翼岩层倒转,倾和为75度,为倒转背斜。南东翼被断层F2切割,核部北

7、东向及南西向被两平移断层F3、F4错断。转折端圆滑,轴面近直立。形成于早二叠世至早白垩世之间。f5背斜:分布于诸岭地区,呈北东——南西向延伸。长约8000米。宽约900米。核部为下石炭统灰岩,两翼为中、上石灰统灰岩及下二叠统灰岩。北西翼倾角为40度,南东翼岩层倒转,倾角为55到80度,为倒转背斜。南东翼有断层F5通过,并发冇有构造窗,构造窗出露上二叠统灰岩及中三叠统泥灰岩。转折端圆滑,轴而近直立。形成于早二證世至早白垩世之间。f6向斜:分布于图区南西向上,呈北东——南西向延伸。核部为屮三替统泥灰岩,两翼为上二叠统泥灰

8、岩。北部被断层F5错断,两翼产状为75度。形成于晚二叠世Z后。f7背斜:分布于图区的南部,呈北东——南西向延伸。长约3000米,宽约1500米。核部为下二叠统灰岩,两翼为1二二叠统灰岩。f8向余卜分布于图区中部,呈北东——南西向延伸。核部为上三叠统灰岩,长约3600米,宽约700米,平面呈长椭圆状。两翼为屮三叠统泥灰岩及上二叠统灰岩,北西翼倾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