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管理办法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管理办法

ID:27835545

大小:57.2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6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管理办法_第1页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管理办法_第2页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管理办法_第3页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管理办法_第4页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管理办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管理办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监督管理,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以下简称环境事故)是指: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并造成不良影响的突发性事件。第三条环境事故的报告、应急、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各类事故,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第四条环境事故调查由直线领导组织,各级直线组织具体负责。第五条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政府主管部门报告相关信息,收集、汇总、统计、分析各类环境事故;参与或配合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第二章事故分类和分级第

2、六条根据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油田公司环境事故主要分为六类:(一)水环境污染事故;(二)有毒气体扩散事故;(三)辐射污染事故;(四)溢油事故;(五)危险化学品及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六)生态环境破坏事故。第七条根据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程度及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形,环境事故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环境事故,包括下列各项之一: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

3、为破坏事件,或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二)重大环境事故,包括下列各项之一: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4、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

4、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三)较大环境事故,包括下列各项之一: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四)一般环境事故,包括下列各项之一:K发生3人以下死亡;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3、IV、V类放射源丢失

5、、被盗或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第三章事故报告与披露第八条环境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事发所在区域的属地主管。第九条属地主管在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报告所属单位的环保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各单位环保主管部门要立即报告质量安全环保处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由质量安全环保处向分管领导报告,油田公司业务主管部门向业务主管领导报告;发生较大及以上环境事故,质量安全环保处应向党工委办公室通报。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质量安全环保处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报告。(一)发生一般环境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于30分钟之内向质量安全环保处和专

6、业管理部门报告量安全环保处在1小时之内向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报告,并抄报专业公司。(二)发生较大以上环境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向质量安全环保处和专业管理部门报告,质量安全环保处立即向分管领导报告,同时向党工委办公室通报。发生较大环境事故,党工委办公室立即向集团公司办公厅进行报告,并抄报安全环保部及所属专业公司;发生重大及以上环境事故,党工委办公室立即向集团公司办公厅、安全环保部及所属专业公司进行报告。第十条对承包商发生的环境事故,承包商应立即向业主单位及时报告,不允许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业主单位应按本办法要求上报。第十一条发生环境事故,应当以书面形式报告,情况特别紧急时,可用电话

7、口头初报,随后书面报告。书面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三)事故的简要经过;(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五)已经采取的措施;(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第十二条环境事故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续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第十三条油田公司事故信息披露按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