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考试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重点整理

ID:27804133

大小:105.3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6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重点整理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重点整理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重点整理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重点整理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重点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重点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1.神话:2.《诗经》:3.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的诗歌,它是继《诗经》以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一名词不知起于何时,《史记•张汤传》中即已提到它,可能至迟汉初就有了。到汉成帝吋,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4.诸子散文:6.?蚤体5!武:所谓骚体赋,是指产生于汉初,后代仍有继作,在体制上极力模仿“楚辞”,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并以赋名篇而以抒情为主的作品。其代表作家作品是贾谊的《吊屈原赋》、《鶊鸟赋》。7.《史记》的“互见法”:在《留侯世家》中还有这样的话:“语在

2、项羽事中”、“语在淮阳事中”,其他多篇也常常有这样的话。这就是前人指出过的“互见法”。一方面为了避免重复,另一方而则是积极地利用资料,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服务。8.乐府:汉代从武帝时开始设立了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叫做乐府,乐即音乐,府即官府。它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收集歌辞。后来又把配合着“俗乐”(产生于民间的音乐),在普通场合演唱的歌辞,即主要从各地收集來的民歌,统称为“乐府诗”,简称为“乐府”。8.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载于萧统的《昭明文选》或简称《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文选》的编者题为“古诗”,共有十九首,故名。9.建安七子:10.左思风力:11.

3、永明体:三、简答题1.神话的产生:2.《诗经》中的赋比兴、风雅颂: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类内容;风:是不同地区的民歌,包括15“国风”,有诗160篇;雅:是西周王畿内的诗歌,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分“周颂”、“旮颂”、“商颂”,有诗40篇赋、比、兴则是指《诗经》所用的创作原则与方法;1.诸子散文的产生历程、发展阶段: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1.“士”阶层的产生周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各个阶级都在转化。新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产生了新型的“士”阶层。士的來源很复杂,有新兴地主,有没落贵族,也

4、有脱离生产走向城市的A耕农。他们属于中间阶层,在统治阶级的最下层,同人民比较接近。在学术流派上表现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和小说家等(《汉书•艺文志》)。2.春秋以來,特别是战国末年,诸侯卿相争相养士。3.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的形成由于士阶层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从代表各自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出发,对政治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和主张,并且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如齐之稷下学宫的学术争鸣空气就十分浓厚。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的人竞相发表各自的哲学见解和政治主张,并互相辩论的社会现象。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5、春秋末年和战国初期《论语》是纯语录体散文;《墨子》则是语录体中杂有议论文,开始向有组织有结构的论说文形式发展,并且初具规模。第二阶段:战国屮叶《孟子》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庄子》己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体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论文。第三阶段: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在先秦散文屮都已发展到议论文的最岛阶段。其特点是篇幅由短而LC风格由简朴而开拓、纵恣,且大都逻辑谨严、结构严密,分析深入,文辞富赡,在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线索:说理rti简括而趋于详细;文辞巾简约而趋于富

6、赡;结构由简单而趋于严密。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儒家学派的孔孟思想:儒家的入世精祌是积极的,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说教却有不良影响;儒家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要求从“修身”开始,追求道德完善,自觉将自己纳入封建群体意识之中;即要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这就是每个中国士大夫所必须走过的既定人生之路。道家学派的老庄思想:道家对现实的出世态度是消极的,但清高自守,不肯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思想,有好影响;道家学派则主张对人生的逍遥游,即要达到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绝对自由之境;主张把个体的一切消融于宇宙的绝对无限之中,而达到“忘我”、“忘己”之境,即庄子自己所

7、说的“物化”之境,而“快情”、“适性”则是其最高境界。对儒家要求个体服从群体、个人服从社会的评价:在封建吋代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积极方面來说,它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造就了一大批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献身的仁人志士,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从消极方而来说,它主张个体应毫无条件地服从群体,使个体价值、性格无条件地消融于封建群体意识之屮,从而使每个社会成员丧失个体意识,最终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