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学资料

《师说》教学资料

ID:27804057

大小:5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6

《师说》教学资料_第1页
《师说》教学资料_第2页
《师说》教学资料_第3页
《师说》教学资料_第4页
《师说》教学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师说》教学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师说》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1.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做父亲的人,最后又是“士大夫之族”,他的主要批评对象究意是谁?请说明理由。主要的批判对象是士大夫之族。理由有二:第一,从行文的语气看,本段结尾对士大夫之族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一种鄙夷和蔑视的态度。说他们瞧不起劳动群众,却不如劳动群众聪明,不懂得从师的道理。第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正是这类人的特殊心态,也是门第观念很深的反映,而门第观念跟以“道”为师的正确主张恰恰是格格不入的。2.本单元提要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的

2、‘古文运动’,提倡质朴的文风,注意反映真实的社会人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就卓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的《师说》就是‘古文’的代表作。”《师说》怎样体现了“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唐“古文运动”倡导:①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师说》将“学者有师”、“尊师”、“重道”的思想通过第一段的正面阐述、第二段正反对比论证、第三段的例证得以系统而严密的阐发,是文(形式)道(内容)统一的典范。②作家人面对现实,表见解、抒真情。《师说》针对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恶习,进行了大胆的挑战,提出了进步的师道见解。因此,《师说》是唐“古文”的代表作。3.作者关于尊师的

3、观点,在今天有什么积极意义?作者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他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明确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韩愈突破教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解惑”,这在当时是也不起的进步。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也就是择师的标准,韩愈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并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思想闪耀着民主、进步的光芒,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第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

4、师道观念。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发展的余地。4.说说本文在论证的语言上有何特点?(1)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2)连珠句的妙用。连珠,又称顶针、蝉联,民间俗称为“咬字”,即用上一句的结尾字,作下一句的开头,首尾相联,“历历如贯珠”。本文这样

5、的句式很多,如开头的几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这种句式的运用,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3)丰富的语气表达。丰富的语气表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本文在这方面是相当成功的。如用“嗟乎”“呜呼”这样的语气词加强感叹,用“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这样的摹状语句有声有色地描绘“士大夫之族”的神态,用“如是而已”这样的限止语句表示结论的无可置疑。文章的第二段,一连用了三组对比揭示“耻学于师”的不明智,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但语气却各不相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

6、此乎”,是疑问语气;“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判断语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是感叹语气。这种错综变化的语句,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二、素材挖掘1.尊师重道固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长沙市的阳明小学却制定方案打算向全校范围内推广。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形式上的向老师鞠躬问好,是否能让尊师重道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不符合实际的规章,只会沦为形式空洞的说教。 任何一种礼仪教育都要适度,也要符合现实。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90度鞠躬这种礼仪是否符合时代的发展呢?而作为90后的我们,问好的方式以简化

7、成点头微笑,握手拥抱等等,这能否说明我们不懂得礼仪或者是尊师重道呢?尊师重道源自于内心,并非用强制的手段或规章来约束学生向老师鞠躬问好才是尊师重道,这种形式上的主义却换不来对人的真心尊重,那又有什么意义。如此这样,倒不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养,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并且新时代下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告诉我们,师生关系早已不应再单方面地表现为学生对老师在日常礼仪上的毕恭毕敬,甚至是言听计从,取而代之的则应是更加自由亲善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自由辩论,当面质疑乃至课堂争论的引入,通过争论与论辩过程让师生共同进步。而不是无条件地服从,以免扼杀孩子的创造力。2.尊

8、师重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