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

ID:17841144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7

《师说》教学设计_第1页
《师说》教学设计_第2页
《师说》教学设计_第3页
《师说》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师说》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师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2、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点:有关疑难词句的解释;“破”“立”结合、正反对比的写法。教学难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教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辛勤的栽培。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

2、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当时被人视为“狂人”。这个人是谁呢?二、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

3、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

4、,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三、解题。《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这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四、通读熟悉课文,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读懂课文。学生自学、质疑,老师点拨指正。1、读准下列多音

5、字或形近字的读音。句读dòu文艺经传zhuàng阿谀yú或不焉(fǒu)老聃(dān)李氏子蟠(pán)苌弘(cháng)贻之(yí)2、整体把握,概括内容第一段:阐述从师的道理。第二段:评述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第三段:以圣人为例,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五、研习课文(一)、分析第一段全体朗读第一段,大声读,体现班级的风貌,并思考下列问题提问:第一段提出了文章总论点,是哪句?为什么?明确: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总论从师的重要。提问:本段除总论点之外的内容分为几层,分别是怎么对总论点进行论证的?

6、明确:第一层:为什么从师(必要性)。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从师的必要性。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第二层:以什么人为师(择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让学生理清第一段的写作思路:(板书)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为什么从师(正反说明)——择师的标准(二)、学习第二段提问:本段中心句是?明确:“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批判当时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提问:为了论证分论点,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运用怎

7、样的论证方法?分别怎么对比的,本段内容分为几层,具体理清楚?明确:这一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通过正反对比,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师道之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明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板书:分论点:师道不传,耻学于师(对比论证)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作者的议论:圣益圣,愚益

8、愚,其皆出于此乎?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对其子:择师而教。作者的议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于其身:耻学于师。作者的议论: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土大夫:群聚而笑之。(三)、学习第三段思考: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运用了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