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针刀治疗236例弹响指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针刀治疗236例弹响指的临床疗效观察王辉李建生毛科旺杨生旺李文辉(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医院652800)【摘要】目的探宄与分析小针刀治疗弹响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使用小针刀治弹响指患者236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于局部侵润麻醉后进行小针刀治疗,观察该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该组患者中治愈219例,占92.80%,好转15例,占6.36%,无效2例,占0.85%,总有效率高达99.15%。结论行小针刀治疗弹响指的临床疗效较为突出,.目.具有操作简便,伤害性较小等特点,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一步推广
2、与应用。【关键词】小针刀弹响指狭窄性腱鞘炎【中图分类号】R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204-02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劳损性疾病,又称弹响指,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手掌出现局限性的疼痛、伴有手指屈伸功能的障碍、弹响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1]。以往临床上多以手术作为弹响指的主要方案,现我院通过采用小针刀治疗弹响指取得了突出的临床效果,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使用小针刀治疗弹响指患者236
3、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该组患者中女137例,占58.05%,男99例,占41.95%;年龄在25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9岁;其中单侧拇指95例,占40.25%,单侧中指32例,占13.60%,单侧环指29例,占12.29%,单侧食指14例,占5.93%,单侧小指14例,占5.93%,双拇指19例,占8.05%,双中指18例,占7.63%,双环指15例,占6.36%。1.2治疗方法该组患者均进行小针刀治疗,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⑴对患者痛点及结节处给予龙胆紫标记,并进行局部侵润麻醉。⑵术者佩戴无菌手套后,采用I
4、型汉章针刀刀U线进针,保证刀口沿着肌腱走向平行,垂直于手掌进行纵行的切割[2】。⑶在操作期间避免对屈肌腱两侧的神经与组织造成损伤,后观察患者屈伸患指未出现弹响、受限时即出针,并进行包扎处理。⑷于术后的第二日嘱患者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并定吋更换敷料。1.3疗效评价标准对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以下几个等级:其中将掌部活动未出现肿痛,且可正常完成屈伸活动,无弹响现象评为治愈;将掌部活动出现肿痛症状减轻,在进行屈伸活动吋仍伴冇轻微的疼痛或伴冇弹响现象评为好转;将掌部活动情况及症状未出现改善现象评为无效。将治愈和好转之和做为总有效。2结果该组患者共
5、236例均得到6至12个月的随访,随访率达100%,平均随访吋间为6.9个月。该组患者中治愈219例,占92.80%,好转15例,占6.36%,无效2例,占0.85%,总有效率高达99.15%。3讨论弹响指作为临床工作当中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劳力损伤性疾病,常由于频繁运动造成过度摩擦,从而导致患者的腱鞘纤维层增多,活动不利的症状,出现弹响现象,对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往临床上多以非手术方法中的激素封闭法以及开放手术作为弹响指的首选治疗方案,但由于激素具奋一定的副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并不适用,操作过程中若出现失误,使苏误入血管
6、可造成手指坏死的危险[3】。而开放手术对于患者的伤害性较人,需要较长的吋间进行愈合,甚至可造成损伤周围神经及血管的风险,伤口易感染。现为了提升临床治愈率及安全性,将小针刀应用于弹响指的治疗过程中。小针刀作为一类介于中西医之间的微创手术,具冇操作简便,创伤小,不易引起感染的优点,冇利于患者的认可与接受。本次研宄结果显示,该组患者中治愈219例,占92.80%,好转15例,占6.36%,无效2例,占0.85%,总有效率高达99.15%。结果可见,小针刀治疗弹响指具有突出的临床疗效。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掌部的解剖关系,避免造成损伤周围神经及
7、血管的情况出现,另外,在出针后要注意对艽针孔进行压迫止血,避免造成血肿,若已经出现血肿,要求施术者能够对其进行及吋的理疗等方法解决,以缓解血肿的进展[4】。总之,行小针刀治疗弹响指的临床疗效较为突出,患者无需住院,且具有操作简便,伤害性较小等特点,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武晓峰.小针刀治疗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50例疗效观察⑴.河北中医药学报,2009,24(01):38-39.[2】马常青.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中医外治杂志,2011,20(03):43-45.[3]庞继光.针刀医学基础
8、与临床[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149-152.[4】李义凯,钟世镇.能这样治疗狭窄性腱鞘炎[」].颈腰痛杂志,2007,28(0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