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巩固1将地理环境中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起来的是( )A.地质作用B.水循环C.岩石圈物质循环D.生物循环解析: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答案:D读图,完成第2~3题。2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象正确的是( )A.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B.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二氧化碳 ④氧气C.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二氧化碳 ④氧气D.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3此图可以说明(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
2、浓度 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第2题,由题图可知,②可以转化为泥炭、煤等,应为绿色植物,故③为氧气,④为二氧化碳。第3题,人类活动如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毁林等,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植树造林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9答案:2.A 3.D4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
3、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解析:石灰岩广布地区流水作用强烈,易发生岩石溶蚀;地表崎岖,地形坡度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基岩裸露,土地生产能力退化,植被退化,进而导致侵蚀进一步加强,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这一过程,形成恶性循环。答案:C读右侧漫画《把云留住》,完成第5~6题。5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D.温室效应6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同一性解析:图示为荒漠景观,主要是人类破坏植被,引起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4、等要素发生改变形成的,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5.C 6.A7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它的繁殖率变化不明显,但存活率却变化显著。在无人类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1)在无人类干扰时,一定范围内藏羚羊的数量是基本稳定的,试分析其稳定的原因。(2)藏羚羊的数量波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功能。 答案:(1)当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时,藏羚羊的存活率会上升、数量增加,之后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导致其退化,在退化后的较差环境条件下,藏羚羊的存活率会下降,导致其数量减少,从而使环境得以恢复,生物的数量基本稳定。(2)
5、平衡能力提升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大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2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B.区域性C.整体性D.差异性解析:第1题,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一旦遭到破坏会造成诸多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等,故甲是森林破坏。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C 2.C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
6、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完成第3~4题。93关于图中邮票上的民居判断正确的是( )A.①内蒙古民居 ②陕北民居 ③云南民居B.①云南民居 ②陕北民居 ③内蒙古民居C.①陕北民居 ②云南民居 ③内蒙古民居D.①陕北民居 ②内蒙古民居 ③云南民居4三地民居的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地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③—终年高温多雨D.②—湿热的气候解析:第3题,①为陕北窑洞,②为云南傣族竹楼,③为蒙古包。第4题,陕北地区温
7、差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且缺少建材,窑洞冬暖夏凉,适宜居住。云南傣族聚居的西双版纳地区,气候湿热,而竹楼排水、透气性较好。内蒙古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温差大,降水较少。答案:3.C 4.D古代诗歌或名言中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第5~6题。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A.物质循环关系B.能量流动关系C.生态金字塔关系D.食物链关系6“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反映的主要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