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764219
大小:56.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蔡茂华(遂宁市安居区步云乡初级中学遂宁629011)国家提出要重点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保护,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构建创新型和谐社会。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离不开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乂离不开教育,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则体现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挖掘和培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牛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就近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激发学
2、牛的兴趣,启发学牛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可以开拓学牛视野,激励学牛大胆创新。如何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呢?1、指导阅读,进行训练。例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提问“最严厉的‘三味书屋’有值得歌颂的吗?”大多学生表示不值得。理由是“三味书屋”是封建教育制度的象征,不值得歌颂,应该批判。这时,我就让学牛阅读从“第二次行礼时”到“博学的人”这段文字并思考:这段话是褒还是贬。有的学牛马上醒悟这段是赞扬先牛的。于是我乂因势诱导:“先牛是封建制度的宣传者,但是他在执教中有值得赞扬的一面,例如‘
3、有戒尺不常用’,就表现了他的进步与开明,可以赞扬。”学牛恍然大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如此一来,将学牛的注意力导向于分析事物两重性的逆向思维训练,有利于形成创新思维能力。2、指导写作,进行训练。例如上完《皇帝的新装》时,我要求学生把皇帝在大臣们簇拥下游行之后的情况,写一篇续文。并要求学生把皇帝写成更加残酷的人物形象或者表现皇消有所悔悟。结果有一部分学牛写出皇帝由于此次所受欺骗及羞辱,回宫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变成了一个令人敬重的皇帝。这是逆向思维的一大成效,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开拓精神的发挥。二、通过提出问
4、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岀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例如上《变色龙》一文教师提问:“血淋淋的指头”的细节描写是否多余。有的学生认为,其描写是赫留金被狗咬伤的见证,也是要求狗主人赔偿的有力证据,并不多余。有的则认为这样的描写会成为赫留金冒犯名狗的充分罪证,这是不该写的。学生在这种矛盾的争论中,思维人人激活,教师在此基础上再
5、给他们以肯定和赞许,激发更多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活动。如此提问,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并且有深度,有灵活感,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吋,更应鼓励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思考,自主质疑,大胆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包办,甚至代替解答,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营造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三、通过知识迁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知识是思维赖以活动的基础,各种知识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让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知识从教材中延伸岀去,或将其他知识切入进来,使
6、教材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机嫁接,架设起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知识的迁移,即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综合运用。同吋,在实现迁移教学吋,不仅要注意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更要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其它学科知识,理解语文学科的知识,并通过知识的迁移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的创新体验。四、通过比较分析,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过程是事物间同中辨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在比较分辨吋,或温故知新,新I口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激发
7、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扩展思维空间,把语文教材中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逐步构建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顺利发展。通过同中辨异,异中求同,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比较分析,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巧妙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五、通过整理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每一段教材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由于吋间有限只能分节授课,不可能一次讲完。每讲i段课文之后,让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整理知识的过程,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让学生整理
8、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吋,应注意下列问题:1、要求学生整理的知识,一定要有恰当的数量,最好以一个单元为标准,不宜过多或过少。因为太多,学生整理困难,会产生厌倦;过少,则达不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2、学生整理知识要以质量为主,鼓励创新,允许出差错,教师不能因其有差错就横加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