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大学视角下的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影响要素与策略

创业型大学视角下的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影响要素与策略

ID:27733184

大小:52.7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5

创业型大学视角下的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影响要素与策略_第1页
创业型大学视角下的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影响要素与策略_第2页
创业型大学视角下的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影响要素与策略_第3页
创业型大学视角下的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影响要素与策略_第4页
创业型大学视角下的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影响要素与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业型大学视角下的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影响要素与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业型大学视角下的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影响要素与策略[摘要]高校技术转移模式经历了校办企业主导模式和基于校政企合作的多元化转移模式两个阶段。影响高校知识生产与技术转移的要素主要有知识生产方式、学科发展水平、学术组织、校企合作平台、高校的外部政策法律环境和知识资本的市场运作机制等。要着力构建与学科发展紧密结合的高校技术转移管理体系,并致力于完善知识产权经营体制与机制,充分注重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辐射功能,形成衡量高校技术转移成效的复合多元评估体系。[关键词]创新型大学技术转移策略[作者简介]刘永芳(1970-),女,江苏连云港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2、,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刘凤云(1965-),女,江苏南京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南京211168)[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创业型大学视角下的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成效与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D/2011/01/027)[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创业型大学视角下的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影响要素与策略[摘要]高校技术转移模式经历了校办企业主导模式和基于校政企合作的多元化转移模式两个阶段。影响高校知识生

3、产与技术转移的要素主要有知识生产方式、学科发展水平、学术组织、校企合作平台、高校的外部政策法律环境和知识资本的市场运作机制等。要着力构建与学科发展紧密结合的高校技术转移管理体系,并致力于完善知识产权经营体制与机制,充分注重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辐射功能,形成衡量高校技术转移成效的复合多元评估体系。[关键词]创新型大学技术转移策略[作者简介]刘永芳(1970-),女,江苏连云港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刘凤云(1965-),女,江苏南京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

4、苏南京211168)[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创业型大学视角下的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成效与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D/2011/01/027)[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025-03现代大学正经历着“象牙塔中的裂变”,经由传统学术角色向新型组织形式__创业型大学的演变。大部分西方工业化国家公立大学正在走向创业型大学,并由在英语国家发生作用的相同的全球力量推动和拉动。①大学尤其是创业型大学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知识流动和技术

5、转移的全过程,在推动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校作为中国知识经济社会“动力源”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日益凸显,据统计,中国高校在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项中的获奖比例迗68.8%。②中国政府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将知识密集型组织的大学作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知识技术成果转移的重要力量,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进大学知识创新、传播以及成果转化的法规政策,并通过新的资金投入与制度安排对大学施加变革的压力。现实情境中作为受到政治、政府和政策强有力影响的中国高校也将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

6、移作为自身一项重要使命。从创业型大学建设视角审视中国高校的技术转移模式与策略问题是推动高校自身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题中之义。一、中国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分析中国高校的有效技术转移主要表现为两个阶段:一种是政府主导推动和高校积极呼应背景下的校办企业主导式技术转移模式;另一种是以大学自身主体出发、强调学术和市场相结合,基于校企合作的多元化技术转移模式。1.校办企业主导式技术转移模式。我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倡并引导大学创办校办产业,旨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并适当弥补教育经费短缺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政府政策推动以及大学呼应政府要求、

7、增加教育投入的需求推动下,我国高校校办企业得到迅猛发展。2006年,美国非营利性大学和研究机构共产生了5000家衍生公司。③同期我国校办企业规模与美国衍生公司数量大致相当,到2004年共有校办企业5000余家,资产总额约740亿元,由高校及高校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共有40家。④但是,伴随着国家经济产业政策、高等教育政策、财政拨款制度的变化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校办产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根本路径的重要性发生转变。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国家高等教育政策转变并实施985、211工程后,大学办学经费相对充裕,再加上校办企业发

8、展中诸如产权、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人事以及经营风险等问题逐渐显露,校办企业主导式转移模式不再是大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唯一路径。2001年以后,高校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