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绘画中的多点透视

浅谈中国绘画中的多点透视

ID:27710817

大小:60.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浅谈中国绘画中的多点透视_第1页
浅谈中国绘画中的多点透视_第2页
浅谈中国绘画中的多点透视_第3页
浅谈中国绘画中的多点透视_第4页
浅谈中国绘画中的多点透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绘画中的多点透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绘画中的多点透视摘要:屮国绘画艺术和西方绘画艺术冇着诸多的不同,其屮透视方法的不同使得画家在画面表现上明显不同。①不一样的透视方法使中西方有着不一样的视界,西方是静止的焦点透视法,用静止的眼光分析问题,追求视觉的真实感,而中国绘画艺术是运动的多点透视法,在形象塑造和空间处理上着重整体感觉和总的视觉效果,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运用透视上呈现出灵活多样,创造特有的空间结构关系。多点透视让屮国绘画更具浪漫主义色彩,让东方绘画拥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关键词:绘画艺术;多点透视;焦点透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体现在绘画艺术中也

2、有着诸多的不同,如透视方法、绘画媒材、表现手法、欣赏习惯及审美标准等,明显不同的是画家们观察事物的透视方法不同,创作和描绘的世界也就人不同。多点透视是自山的,在时空容量和表现幅度上没有限制,体现在画面中是有趣味的、浪漫的,焦点透视是固定的不变,讲求客观和严谨,正因此中国绘画偏向写意而西方绘画具有写实的特点。无论多点透视或是焦点透视都是透视法,是画家的绘画工具,它既是画家观察自然事物的方法,又是画家对画面空间营造时所使用的方法。一、透视“透视”一词最早源于拉丁文,但透视并非独创于西方。据《墨经》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等人就U经

3、发现了针孔成像的透视原理,宗炳在公元5世纪已领悟到“视线锥体”的原理,并提出“张绢索以远映,则昆阎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的看法,与西方人的透视观念十分接近,但并未发展为焦点透视学。②现代意义的透视是•种推理性的观察方法,是在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透视作为绘画艺术的伴生物,为画家的创作从自然空间一一视觉空间一一艺术空间的过渡搭起了桥,把三维立体的客观空间很好的表现在二维平面的画面之中。③二、焦点透视要讨论多点透视就一定要提焦点透视,学习过素描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当今的绘画教育大多都是采用西方模式,从

4、素描入门的第一节课老师就会告诉你焦点透视的规律。简单点的方法,将一块玻璃板置于面前观察玻璃后的事物,用笔将其描画在玻璃上,得出的就是一幅焦点透视的作品。西方绘画重视科学的透视方法用静止的眼光分析问题,在画家的观察活动屮强调了视点的静止,某个特定的时间在固定的地点,不变的距离和和度其至是同样的光照,在有限视域范围来观察和描绘对象,焦点透视为“中心投影”,只有一个消失点,所以这种观察方法也称定点透视法。它强调画面的局部性、具体性,追求视觉的真实感,把人的整个视觉活动、印象分解成平行、成角、上倾斜、下倾斜诸单元,然后机械、条理的

5、进行分了、细胞式的归类分析、构置。④焦点透视是西方绘画艺术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创作观念和审美理念,我们在欣赏霍贝玛的《林间小道》、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达芬奇的《最后的晩餐》等作品时,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焦点透视的存在,可以快速地找到那个消失点。三、多点透视在中国古代画论中是没有“多点透视”、“散点透视”这样的字样,它们的出现是后来依照西方的“焦点透视”而提出与之相对的词,但自古以来在屮国绘画创作屮多点透视的运用非常普遍。多点透视符合透视的法则,是以客观视觉图像为基础的,从科学范畴来看,人们用眼睛观看客观物象,在视网膜

6、上形成的视觉形象及在大脑中总结得到的视觉规律,无论是中国或西方,都基本是一致的。⑤多点透视是用多视点、多视域、多视平线的运动眼光观察世界,画家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事物进行重新组合、集中地经营,打破焦点透视的视域范围去随心随感的摄取景物,也有称为“散点透视”,或是“移动视点中国的传统绘画认为“托不动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所以提倡的是景随人移,画面的表现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比如宋代沈括的“以大见小”,就是一种运用多点透视由上往下移动的俯瞰,观察视角讲究全局。那为什么屮国绘画会将不同时空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呢?庄子认

7、为,“宇”是东南西北、上下无限延伸的空间;“宙”则指过去、现在、将来的无穷尽的时间变化。因此,在庄子的是时空观中“宇”和“宙”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所以从古代的中国社会开始,人们就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一体的并可以相互融合渗透。“空间一旦时间化,即与生命相融通。”⑥这种独特的宇宙观和时空意识也许就是屮国画家喜用多点透视的原因之一吧!另外中国的绘画艺术提倡以一种包容天地人生于一体的宏观视角,画家在观察不同时空的事物后经过大脑进行第二次创造与净化。比如儒家思想中“中和”、“充实”、“宇宙心灵”,明显影响了中国诗画中“多点透视

8、”、“提神太虚”的空间构图。⑦在狭长的立轴或长卷中,采用旋转和移动的多点透视方法,打破固定的视向和视高,巧妙地把不同时空的对象结合,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意趣,物象的内在联系上脉通气贯,在位置经营上相依相生,所描绘的山水可谓是“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多点透视使得中国绘画的时空跨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