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娄星名师工作室程文彩

方娄星名师工作室程文彩

ID:27703659

大小:920.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2-03

方娄星名师工作室程文彩_第1页
方娄星名师工作室程文彩_第2页
方娄星名师工作室程文彩_第3页
方娄星名师工作室程文彩_第4页
方娄星名师工作室程文彩_第5页
资源描述:

《方娄星名师工作室程文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方娄星名师工作室程文彩猜一猜诗歌所咏之物: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早梅【南朝陈】谢燮xiè垂緌(ruí比喻触须)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题:《蝉》虞世南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怀诗、送别诗咏史诗等。诗歌分类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明】屠隆《论诗文》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诗。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

2、心声。咏物诗鉴赏思路寄托的情感写了什么物?特点?表现手法?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拟人、用典咏物诗常用的手法:咏物诗四首鉴赏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1、意象分析诗人笔下的子规有何特点?(中心句、关键词)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积”体现时间之久,“啼血”表现冤恨之长。“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冤亡、积(怨)、啼血、悲小知识:子规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传说为周时蜀国

3、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鸟,啼声悲哀。杜鹃的叫时,会“啼血”因而古诗中杜鹃啼声中都表现一种哀怨忧愁。例: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杜牧《杜鹃》)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柳永〈安公子〉传闻望帝冤,底处最堪怜?(宋祁《子规》) 蜀魄千年尚怨谁,声声啼血向花枝。(罗邺《闻子规》)2、情感分析诗人对子规寄寓了什么感情?(中心句、关键词)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蒙冤屈死之人多,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的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但这一联以反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

4、,写出了人世不平,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意,显得新奇感人,寓意深刻。总结主旨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的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3、手法分析①用典。采用杜宇化鸟的典故,来说明杜宇冤亡、积怨之深。②反问。后两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芍药:妖(艳丽、妩媚),无格(格调不高)。芙蕖:净、少情:纯洁,但是寡情,孤芳自赏。——牡丹:真国色:国色天香,高贵富丽。1、分析意象的特点。2、手法分析①侧面烘托(反衬)手法的运用。写芍药的“无格”,

5、芙蕖的“少情”,来反衬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2、手法分析②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唯有牡丹真国色”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正面描写牡丹。“国色”,诗人把牡丹比喻为国中最美丽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其他诸花之上。突出牡丹的高贵富丽。(牡丹:国色天香)写三种花都用拟人手法,使物性的花具有了人情味,全诗也就有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诗人突出了牡丹的高贵富丽,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之情。牡丹是我国特产,素有花王、百两金之贵称。唐人认为牡丹是“万万花中第一流”。3、情感分析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2.二、四句的

6、“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_____,后者指_________。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刺出未长成的小松长成后的松树《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3.把握情感:这首诗(手法),刻画“小松”的形象,借松写人,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__________。不甘被埋没目光短浅,以身取人,托物言志

7、不会将小松看作栋梁之才,多少小松被时人忽视掉!主旨这首诗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1、既然咏物,就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等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四、咏物诗特点归纳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或赞美高洁品性;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受;或讽刺否定某类人物(的行径)等。3、从整体构思看,运用的表现手法,常用等修辞手法。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

8、侧面烘托的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高考真题例1](2008·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 然后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