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试题(全国新课标)数学(理科)试卷及答案

2009年高考试题(全国新课标)数学(理科)试卷及答案

ID:27694574

大小:864.54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05

2009年高考试题(全国新课标)数学(理科)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09年高考试题(全国新课标)数学(理科)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09年高考试题(全国新课标)数学(理科)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09年高考试题(全国新课标)数学(理科)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09年高考试题(全国新课标)数学(理科)试卷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年高考试题(全国新课标)数学(理科)试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标)2009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一、选择题(1)己知集合/1={1,3,5,7,9},公={0,3,6,9,12},则>11CNB=()(A){1,5,7}(B){3,5,7}(0{1,3,9}(D)(1,2,3}(2)复数一()2-3/2+3/(A)0(B)2(C)-2i(D)2(3)对变麓x,y有观测数据理力争(%,,乃)(i=l,2,10),得散点图1;对变盤u,v有观广30-25-20-15-10-5-测数据(%,V,)(i=l,2,-,10),得散点图2.由这两个散点图可以判断。v'k60-50-.40-.*•30-暴**20-•.10-•O~123456~(A)变

2、量x与y正相关,u(C)变量x与y负相关,u与v正相关与v正相关(2)(B)变量x与y正相关,(D)变量x与y负相关,jA相关负相欠r2v2⑷双曲的焦点醐近线的距离为((A)2>/3(B)2(C)73(1))1(5)有四个关于三角函数的命题:p2:彐x、yeR,sin(x-y)二sinx-siny"In-2,义1p,:彐xgR,sirT—+cos*—二一222wrni/1-C0S2X.71py:VxG,yl=sinxp4:sinx=cosy=>x+y=—其屮假命题的是((A)px,p4(B)p2,p4(3)p3⑷p2,p4(6)设x,y满足2x+y>4x——1,贝Uz=x+y()

3、x-2y<2(A)有最小值2,最大值3(B)有最小值2,无最大值(C)有最大值3,无最小值(D)既无最小值,也无最大值(7)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4%,2a2,%成等差数列。若6^=1,则么=((A)7(B)8(3)15⑷1672(8)如图,正方体ASC7)-的棱线长力1,线段戽/),上有两个动点E,F,=—,则下列结论巾错误的是()(A)AC1B£(B)EFII^^ABCD(C)三棱锥/I-B£F的体积为定值(D)异而直线所成的角为定值(9)己知0,N,P在MSC所在平IM

4、A),且=0C,M4+/VB+/VC=O,且PA*PB=PB*PC=PC*PA,则点0,N,P依次是2

5、45(?的()(A)重心外心垂心(B)重心外心内心(C)外心重心垂心(D)外心重心内心(10)如果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输入x=_2,A=0.5,那么输出的各个数的和等于()(A)3(B)3.5(C)4(D)4.5(11)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则该棱锥的全而积(单位:cm2)为()(A)48+12^2(B)48+24^2(C)36+12V2(D)36+24^2第io题图第II题图(12)用min{a,b,c}表示a,b,c三个数中的最小值,设f(X)=min{2v,x+2,10-x}(x>0),则f(x)的最大值为(A)4(B)5(C)6(D)7二、填空题(7)设已知抛物线C的顶点

6、在坐标原点,焦点为F(l,0),直线1与抛物线C相交于A,B两点。若AB的中点为(2,2),则直线Z的方程为(15)7名志愿者屮安排6人在周六、周日两天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若每天安排3人,则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种(用数字作答)。(16)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已知%-“2,,,=0,5^,^=38,则m=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说明文字,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为了测U两山顶M,N间的距离,飞机沿水平方向在A,B两点进行测量,A,B,M,N在同一个铅垂平面内(如示意图),飞机能够测量的数据有俯角和A,B间的距离,请设计一个方案,包括:①指山需要测量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并在图

7、中标山);②用文字和公式写山计算M,N间的距离的步骤。‘加4S-(18)某工厂有工人1000名,其屮250名工人参加过短期培训(称为A类工人),另外750名工人参加过长期培训(称为B类工人),现用分层抽样方法(按A类、B类分二层)从该工厂的工人中共抽查100名工人,调查他们的生产能力(此处生产能力指一天加工的零件数)。(I)求甲、乙两工人都被抽到的概率,其中中为A类工人,乙为B类工人;(II)从A类工人中的抽查结果和从B类工人中的抽插结果分别如下表1和表2.表h生产能力分组[100,110)[110,120)[120,130)[130,140)[140,150)人数48X53表2

8、:生产能力分组[110,120)[120,130)[130,140)[140,150)人数6y3618(i)先确定x,y,再在答题纸上完成下列频率分布直方图。就生产能力而言,A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与B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哪个更小?(不用计算,可通过观察直方图直接回答结论)(ii)分别估计A类工人和B类工人生产能力的平均数,并估计该工厂工人的生产能力的平均数,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频率丽鯉组距0.0360.0320.0280.0240.0200.016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