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687910
大小:2.41 MB
页数:131页
时间:2018-12-03
《番茄花园怅m-主讲教师周天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讲教师周天梅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学习目的】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各种学术观点和科学理论,包括西方和中国的发展心理学观点,系统学习各学派关于个体毕生发展的理论,将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学习重难点】着重于各个理论对于心理发展的描述与解释;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发展心理学--第二章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第二节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第三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第四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第五节现代认知学派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第六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发展心理学--第二章第一节精
2、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心理分析或弗洛伊德主义)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创始人是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运动开始的标志:《关于癔症的研究》(1895)弗洛伊德和布雷尔著主要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艾里克森、安娜.弗洛伊霍妮等;发展心理学中有代表性的是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观点。发展心理学--第二章研究对象精神病患者,主要是成人的神经症及少部分儿童患者。研究主题潜意识;力比多—心理能,尤其是性本能。研究方法观察法,个案法,文献研究法等。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发展心理学--第二章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一
3、、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简介人格理论人格的动力人格的发展研究方法评价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艾里克森简介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评价发展心理学--第二章(一)弗洛伊德简介1、弗洛伊德生平(SigmundFreud,1856-1939)(1)求学(2)从事精神病的治疗和研究工作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发展心理学--第二章(一)弗洛伊德简介(2)从事精神病的治疗和研究工作1882年与布洛伊尔联合开业,从事精神病的治疗和研究工作;1885年去法国巴黎跟沙河学习;1889年去法国南锡跟伯恩海姆学习催眠术(联想法);1895年出版《癔症研
4、究》(精神分析诞生的标志),弗氏认为性的冲突是导致精神症的根源;发展心理学--第二章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1901年出版《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1905年出版《性学三论》;1909年到美国演讲《精神分析的起源和发展》。20世纪20年代,精神分析已发展为人类动机和人格理论,而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病的治疗方法。(一)弗洛伊德简介发展心理学--第二章(一)弗洛伊德简介2、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1)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柏拉图、莱布尼兹、赫尔巴特、费希纳(心理能量)叔本华、尼采、布伦塔(2)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物理学背景生物学
5、背景医学背景发展心理学--第二章(二)人格结构1、精神(心理)层次理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的活动,要干什么,都是很清楚的。但是,一些比较复杂的活动都包含有部分不被意识的个别过程。人在每一个瞬间只能有一个意识的主要点,其他则为注意的边缘。发展心理学--第二章1、精神(心理)层次理论意识(心理层次最表层部分)前意识(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潜意识(心理层次中最大、最深层、也是最有力的部分)精神层次结构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第二章1、精神(心理)
6、层次理论意识: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心理部分。特点:逻辑性、时间性、规定性和现实性。前意识:是暂时被遗忘的过去经验,但需要时再复现而达到意识层面的心理部分。(稽查作用)潜意识:是压抑的、当时知觉不到的本能欲望和经验。表现为:梦日常生活中的过失催眠特点:无矛盾性、无时间性和现实性。发展心理学--第二章2、人格结构弗洛伊德(1923年)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1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部分组成。发展心理学--第二章精神(心理)层次与人格结构意识前意识无意识超自本我我我发展心理学--第二章2、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本我(1d
7、)自我(ego)超我(superego)含义无意识的东西,是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结构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处于意识层之中,对本我的欲望进行检查,然后选择被社会接受的合理行为。指导自我去约束本我的冲动,使自我的行为转向道德的方向,是人格道德的维护者,(良心自我理想)。活动原则快乐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职能人格能量源泉执行、调节功能为自我对本我调节提供依据和力量举列食欲求生欲望去食品市场买神经症(瘫痪)偷吃东西是犯罪的逃避战场是胆小鬼发展心理学--第二章2、人格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三者关系: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
8、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由于超我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所以它同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它经常批评本我谴责自我。自我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