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空间隐喻的认知初探

“来”“去”空间隐喻的认知初探

ID:27684847

大小:7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5

“来”“去”空间隐喻的认知初探_第1页
“来”“去”空间隐喻的认知初探_第2页
“来”“去”空间隐喻的认知初探_第3页
“来”“去”空间隐喻的认知初探_第4页
“来”“去”空间隐喻的认知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来”“去”空间隐喻的认知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来”“去”空间隐喻的认知初探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出发,对汉语“来”“去”的空间隐喻的表达形式及其隐喻意义进行分析,尝试通过空间图式对“来”“去”的一些非空间范畴用法做出相应解释。关键词:空间隐喻;认知;来;去中图分类号:H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08)08-039-04作者:何燕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广东,广州,5102901空间隐喻与认知隐喻是人们透过具体冇形的事物去认识抽象无形的概念的一种手段,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模式。认知语言学者较为认同这一认知模式:“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

2、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为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木上隐喻方式的(Lakoff,G&M,Johnson,1980,5)。’’所谓空间隐喻是人们把一些本属空间范畴的具体概念用非空间范畴的抽象概念表达出来,是一个空间的范畴和关系向非空间的范畴和关系的投射过程,这一过程源于人们的抽象思维和丰富想象。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观点:“空间隐喻源于直接的身体体验,体验基础可以很容易地在我们社会物质化的环境之中找到(Lakoff,G&M,Johnson,1980,14)。”人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人的存在首先要

3、以周围的环境为依托,人们主观性地以自身为参照,去认识周围的环境,于是在自身与环境间形成一种空间概念。人的空间概念是原始的,基本的,人们习惯于透过空间关系去认知别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架构,诸如时间、状态、范围等。2关于动词“来”“去”的空间隐喻研究《现代汉语词典》对“來”“去”的解释是:“来”指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去”指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换句话说,“来”是从远处到近处的移动;“去”反之,它们的基本用法是作位移动词。但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巾,“来”“去”的非动词用法并不少见。对此,学者多有研究;王改改就概述词“来”作了

4、调查和研究(王改改,2001);梁银峰就吋间方位词“來”对事态助词“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梁银峰,2004),梁先生说:事态助词表示在过去时间里事态出现了变化,所表达的事件或过程是过去曾经发生过的(梁银峰,2004,57);同时,梁先生还就动相助词“来”“去”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梁银峰。2005),“动相助词”是赵元任的提法,由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翻译过来的(梁银峰,2005o27)。以上都是对动词“来”“去”动词以外用法的研究,但还不是专门对其空间隐喻的研宄。应该说,对动词“来”“去”空间隐喻研宄还不是很多,笔者能力范

5、围内可以找到的只有史佩信的《汉语时间表达中的“前后式”和“来去式”》;此外,上文提到的梁银峰的《时间方位词“来”对事态助词“来”的影响及其相关问题》及《汉语动相补语“来”“去”的形成过程》两篇文章亦都涉及至“来”的时间方位词用法。3“来”“去”的空间隐喻表现形式及喻义3.1“来”“去”喻指时间我们认为,位移动词“来”指运动物体朝着说话人的方向靠近;位移动词“去”指运动物体背离说话人的方向远去。这主要是从说话人与周围环境的空间方位关系而言的,亦即位移动词“来”“去”的空间性状描述。从人类的认知顺序来看,空间认知总是先于时间认知的。因

6、为人自身与空间的关系是实在的、可感知的,也就容易把握:而时间是人们摸不着、看不到的抽象概念。于足把空间概念意义的映射到时间领域去把握时间就成为了可能。关于时间的空间喻指表征,Clark总结出了两种类型:“时间在动”隐喻(themovingtimemetapho)和“自我在动”隐喻(themovingegometapho)(Clark,1973)o在“时间在动”的隐喻表征中,时间被认为是在空间直线运动的实体,它的运动以说话者为参照点。时间指向说话人,向说话人靠近为“來”;时间背向说话人。远离说话人为“去”。这是“来”“去”的时间表征

7、特点,如下图所示:3.1.1“时间在动”隐喻模式3.1.1.1“来”“去”对过去时间的表征“来”“去”表征现在以前的时间,两者的语义表征存在差异。时间从过去指向现在为“來”,表示一段持续的时间,有“以來”的意义。这种语言用法古以有之,是“来”的时间表征的基本义项,如:(1)“吾数年来欲买舟。”(淸?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2)“数百年来,人不复行。”(唐?柳宗元《??河东集》)(3)“我得仙来,己三万岁。”(唐?戴孚《广异记》《太平广记》卷450)现代汉语词汇和句法屮也保留了“来”的这种时间表征,常用的词汇有:“近来”“以来”

8、、“从来”、“向来”“素来”等等;在句子中的例子,如t(4)“几天来,我发现这个城市骑自行车的人不多。”(《新编汉语教程(上)》,1996,381)应该说,在表示现在以前的一段持续时间的隐喻用法上,“去”和“来”是不相称的,相比较下,“来”的这一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