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外部输血性引导和扩大农村消费

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外部输血性引导和扩大农村消费

ID:27684203

大小:79.74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05

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外部输血性引导和扩大农村消费_第1页
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外部输血性引导和扩大农村消费_第2页
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外部输血性引导和扩大农村消费_第3页
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外部输血性引导和扩大农村消费_第4页
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外部输血性引导和扩大农村消费_第5页
资源描述:

《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外部输血性引导和扩大农村消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外部输血性引导和扩大农村消费摘要:以财政金融支农政策表示外部输血性引导,基于1997—201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农民收入结构和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变迁与农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民的各项收入对其消费支出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但近年来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其消费支出的正向影响在逐渐增强,相反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其消费的贡献却在逐渐降低;财政支农支出和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也对农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明显小于各项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且这种影响在近年来表现出明显的弱化趋势。

2、应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和财政金融支农投入的配置方向,积极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扩张,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中的投入性支出和农村信贷中的生产性信贷投入。关键词:农民收入结构;农村消费;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财政支农支出;农业信贷投入;财政金融支农政策中图分类号:F014.5;F32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4)02003409一、引言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同拉动,而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消费乏力、投资过热、外需不足和经济结构失调。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内生增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一过程又必然需

3、要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但是事实情况却是,3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着高速、持续的增长势头,而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却不断走低,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低下。“十二五”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继续加快推进农民增收、优化农民收入结构、扩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打开农村消费市场、保持农村消费扩张是拉动内需、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扩大内需的关键还是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从82.08%(1978年)下降至47.43%(2012年),但农村消费总量却不足全国的1/3。从城乡居民消费对比情况来

4、看(见图1),城镇居民消费占比一直不断上升,而农村居民消费占比却从62.1%(1978年)大幅下降至22.2%(2012年)。单就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而言,近年来农村消费进一步出现萎缩现象,1978—2012年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增长率为11.75%,而1997—2012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仅有8.78%根据《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3)计算所得不可否认,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城乡收入差距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分配不公是直接因素,农民增收渠道及收入来源单一化是主要困境,而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引导偏颇是关键环节所在。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看,改革开放前是

5、相对稳定的,改革开放之后城乡收入比从2.57(1978年)扩大到了3.10(2012年)。从农民收入结构来看(见图2),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一直是农民收入的主体部分,且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持续下降而工资性收入比重不断上升;近年来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自2008年起两者比重之和开始突破总收入的10%o从财政金融支农来看,1997-2011年人均财政支农年均增长率为22.23%,人均农业贷款年均增长率为23.09%,但这些支农支出大多以补贴的形式进入农民手中,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大打折扣。由此看来,在当前乃至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要提升我国消费空间,必须把握好扩大内需的

6、关键,努力实现农村消费增长。这就需要从收入着手刺激最为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并通过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引导广大农民成为合理的消费市场群体。因此,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变迁和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引导对农村消费的影响,不仅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关注的重点,也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王小华: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外部输血性引导与扩大农村消费西方经济学家对收入与消费及其结构的关系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Edward首次提出家庭消费结构支出分类法。现代消费理论则起源于凯恩斯(Keynes,1936)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Duesenberry,1949)的相对收入假说、莫迪利安尼和布努伯格(Modi

7、gliani&Brumberg,1954)的生命周期假说和弗里德曼(Friedman,1957)的永久收入假说。之后Hall(1978)考虑到不确定性的存在,将理性预期理论引入永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提出随机游走假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预防性储蓄理论(Leland,1968)获得极大发展,将不确定性引入分析框架,在吸收了理想预期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性收入假说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