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676013
大小:888.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03
《番茄花园-后赤壁赋苏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后赤壁赋苏轼高二语文组:邹春艳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河漫游。——文天祥赋是双珠可夜明——王世贞先写黄泥坂夜游,为游赤壁作铺垫↓描写复游赤壁的景色和过程,抒发自己的感受↓叙述夜逢孤鹤和梦会道士两件事◆听录音,初步理解课文大意1、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以待子不时之须反而登舟2、找出句子中活用的词掠予舟而西也横江东来3、区别句子中“而”的用法归而谋诸妇悄然而悲,肃然而恐青,取之于兰,而青于兰蟹六跪而二螯◆结合《前赤壁赋》,进行比较阅读景情分别从二文中找出写景的句子,并分析其特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
2、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前》:《后》:全用白描,不假辞藻,自然工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1、在前赋中,作者的情感脉络是怎样的?乐——悲——乐(喜)2、在后赋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的心情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3、那么乐从何来呢?①景美②友人凑趣(举网得鱼)③妇助雅兴(藏酒待不时之需)4、第三节复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一个字概括。悲(予亦悄然而悲)5、悲又从何而来呢?①江山不可复识②历幽景而恐③孑然登山,无人相伴6、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的感叹?①自然背景:季节变换,景物相异②社会背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
3、7、本是乘兴而来,如今却是兴味索然,由乐转悲,紧接着第三部分作者叙述了什么事?①夜逢孤鹤②梦会道士《古文观止》评语:“岂惟无鹤无道士,并无鱼,并无酒,并无客,并无赤壁,只有一片光明空阔。”8、如何理解结尾“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只有一片虚无缥缈。9、前赋的结尾,情感在说理中复归于乐,而后赋的结尾却是“开户视之,不见其处”,作者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试联系夜逢孤鹤和梦会道士这两件事进行思考和探讨。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具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曾作《放鹤亭记》,以放鹤招鹤、与鹤相处
4、来抒发内心弃世的幽情。空《清夜录》云:苏轼有词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赤壁之游,乐则乐矣,转眼之间,其乐安在?以是观之,我与二客,鹤与道士,皆一梦也。”“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情感脉络:由景而乐,乐而歌,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又因景物而长啸而悲,长啸后放任漂流,随遇而安的平静心情作为过渡,引出道士化鹤的梦境,最终归之于空。比较归纳:内容文章景情同异异前赋全用白描不假辞藻自然工致字字秋色明朗清丽乐↓悲↓乐后赋句句冬景险峻肃杀乐↓悲↓空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含蓄地传达出企图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儒家固穷的
5、坚毅精神道家超然物外的态度佛家平常心对待变故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