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663447
大小:6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乳腺癌转移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乳腺癌转移的分析赵琳琳窦拉加燕速(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丙宁810000)【摘要】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肿瘤细胞的增殖程度和组织的血液供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主要依赖与新生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的转移,关于乳腺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相关研宄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有促进肿瘤组织新牛.血管生成的作用。【关键词】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淋巴转移【中图分类号】R7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187-02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是在肿瘤现有的血液供应基础上产生新的血
2、管,这些新生血管可以为肿瘤细胞提供养分,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生长、扩散和转移,是肿瘤组织生长有别于其他正常组织的特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正常机体组织中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在机体组织细胞受到损伤后具有促进新牛.血管牛.成,加速受损组织细胞恢复,但在肿瘤组织中,由于正常生理平衡受到破坏,病理状态下VEGF对肿瘤中新生血管的生成同样兵有重要作用,贯穿于肿瘤生长、转移过程的始终。VEGF也被称为血管通透因子(VPF),具有肝素结合活性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可以增强血管通透性及促进肿瘤侵袭能力。木文就对血管内皮牛.长因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的淋巴管牛.成、淋巴管
3、浸润进行探讨,以求在乳腺癌的诊疗方面找寻新的思路。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属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家族的一个成员,VEGF由2个相同亚单位通过二硫键结合而成,分子量约45kD。人类VEGF基因位于染色体6p21.3,编码区约为14kb,含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因为mRNA剪接方式不同,至少产生8种不同形式的蛋白质(同分异构体),大部分均可在乳腺癌组织细胞中检测到。VEGF是0前己知具有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功能的最强有效的因子,是一种具有肝素结合活性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通过酪氨酸激酶受体特异性作用血管内皮细胞上,促进血管内皮细胞
4、产生分裂、增生以及趋化迁徙,同吋增加血管壁通透性,使血浆、纤维蛋白外滲,增进外部新生血管形成。VEGF具有以下生物学功能:①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与迁徙,从而刺激新生血管生成。②增加血管通透性。③抑制乳腺癌细胞凋亡发生。④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同乳腺癌的关系新生血管生成是活体组织在己经存在的微血管床上芽生出以新生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系统过程,是肿瘤赖以生长和转移的基础[1】。在没冇血管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肿瘤细胞就会很快凋亡,肿瘤大小一般也超不过2〜3mm3。新生血管不仅仅为肿瘤组织提供营养,而且还为肿瘤细胞的转移提供方式。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以及转移和其他
5、实体肿瘤细胞一样,依赖于肿瘤血管形成,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的必备条件。实验证明血管形成是血管生成因子上调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下调作用所致。VEGF是调控血管生成的主要因子,主要是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有丝分裂,使新生血管形成,增加血管通透性,加快肿瘤生长与转移。有研究表明,VEGF同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呈正相关关系[2】。VEGF是受缺氧条件调控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缺氧情况下肿瘤细胞的增殖会加速,肿瘤细胞微环境中,缺氧状态可以导致血管结构及功能异常。Heer等测定20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VEGF水平,研究发现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和ER阳性
6、的患者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敏感性为61.2%,特异性为74%,敏感度高于CA153¬和CEA,检测乳腺癌VEGF值越高,肿瘤侵袭和转移能力越强。术后随访患者,复发者血清中VEGF值明显高于无复发者。3总结与展望综上所述,现在较公认的观点是VEGF作为乳腺癌中特异性因子,通过与VEGF受体结合后,导致乳腺癌组织中新生血管、淋巴管形成,冋吋在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对可疑患者行VEGF检测具有筛选作用,使乳腺癌患者早期接受正规化治疗,对治疗后患者评估预后情况具有价值。目前,由于分子生物医学的发展,靶向药物针对性治疗乳腺癌已成为近年来乳腺癌治疗的新方向。靶向治疗具有
7、无细胞毒性和靶向选择的特点,己经成为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方式后另一种重要治疗手段。美国在2004年3月批准上市的贝伐单抗是目前世界上首个用于抑制血管生长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苏机理就是作用于VEGF靶点,冋机体内的VEGF竞争性结合VEGF受体,从而对VEGF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发挥治疗乳腺癌的作用。临床试验也已证明乳腺癌患者接受贝伐单抗治疗者,其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未接受治疗者。参考文献[l]VitoLorusso.Target-basedtherapiesinbreastcancer:currentstatusandfuturepers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