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谭盾《南乡子》古筝的演奏与作品分析

关于谭盾《南乡子》古筝的演奏与作品分析

ID:27660824

大小:89.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05

关于谭盾《南乡子》古筝的演奏与作品分析_第1页
关于谭盾《南乡子》古筝的演奏与作品分析_第2页
关于谭盾《南乡子》古筝的演奏与作品分析_第3页
关于谭盾《南乡子》古筝的演奏与作品分析_第4页
关于谭盾《南乡子》古筝的演奏与作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谭盾《南乡子》古筝的演奏与作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谭盾《南乡子》古筝的演奏与作品分析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创造,音乐艺术也是如此。正是经过一代又一代音乐家的努力,使古筝这件源自两千多年前的古老乐器,在当代依然散发着璀燦的光芒,深受人们的喜爱。裾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便有“秦筝”之存在。随着历史的推进,古筝音乐在中华大地逐渐流传开来,发展成为了风格各异的众多流派。因筝在古代常被用作戏曲和器乐合奏、重奏的主奏、伴奏乐器,所以各流派的筝曲多来源自当地戏曲曲牌和器乐合奏、重奏曲中的曲子。从20世纪开始,各派的筝家将大量的曲牌、乐曲以及其它乐器的传统曲目整理成为古筝独奏曲,从而大大丰富了古筝咅乐的内容,并促进了演奏技法的发展。建国以后,我

2、国的音乐艺术全面走向专业化,古筝音乐的创作空前繁荣,演奏技法也获得了极人的改进与创新。特别是近30年来,当代作曲家们创作出许多运用了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的古筝音乐作品。这类作品中除古筝独奏曲外,还冇相当一部分为重奏、合奏、协奏曲,这些多种乐器共同演奏的音乐表演形式在古筝演奏技术与音乐表现方面有异于独奏曲的新要求,对古筝演奏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选择这一新的视角,以谭盾的筝与箫二重奏《南乡子》作为研究对象,写作的0的是通过分析这部现代民乐重奏作品的作曲特点和古筝演奏特点,来探索古筝演奏艺术的更深空间。谭盾的筝、箫二重奏《南乡子》创作于1984年,作为当时“新潮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3、,这首乐曲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刻的精神内涵、古朴的意韵与现代作曲技法相融合,以写意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画卷。“南乡子”是中国古代曲牌与词牌名,最早出现于唐代宫廷燕乐中,原为单调,词格有27字、28字、30字各体,平仄换韵。《南乡子》为多段体,是典型的渐变式线性结构。十段音乐表现为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宏观节奏“散、慢、屮、快、散”屮蕴含着张力与平衡力,微观弹性变速节奏控制着乐曲的次级结构。乐曲以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为基础,采用了多种自然调式转换和多调性并置等现代作曲技法,形成了一种中国音乐特点鲜明、既古远又现代的特殊调性风格。这种古远与现代的相互渗透还表现在其

4、他方面:作品的旋律采用了非主题的核心音调随机变奏、展衍性写法,继承了屮国文人咅乐自由洒脱的音乐陈述方式(犹如书法的字体变形),这种“即兴发挥”的风格,也符合现代音乐审美取向;和声语言中既包含有体现巾国风格的纯四、纯五、大二度音程,也有西方现代作曲偏爱的增四度、小二度音程,而其屮三度叠置屮加附加音,音块等重色彩、重直觉的和声观念也同时符合了中国古代音响的特点。《南乡子》虽然是一部屮国器乐作品,但作曲家打破了《平沙落雁》等筝、箫合奏曲的传统写作模式,换以此起彼伏、错落有致的重奏形式,并大量运用了西方现代重奏乐创作手法。然而西方现代技法的运用,并没有改变作品纯粹的中国精神与气质,反而使其更

5、为凸显,直入人心。这也体现了作曲家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创作思维。《南乡子》中大量新音色、新技巧的开发,以及高难度的表现要求,对古筝演奏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一、古筝定弦分析按照“以角定宫”的理论,可将谭盾为此曲设计的定弦法中的调式归纳为八个宫系统:D宫系、G宫系、C宫系、F宫系、bB宫系、bE宫系、bA宫系、bD宫系。从古筝定弦基本可以看出,本曲是有着屮国五声性咅乐风格、多种自然调式混合的多调性音乐。本曲为多段体,是乐思和节奏均渐变的典型的渐变式线性结构。十段音乐可概括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I“起”部[引子]一一[一](从散至慢),关注要点:确立基本调性关系(

6、小二度对置)与核心材料风格。[引子]为古筝独奏,作曲家对速度的耍求是“Rubato”(仲缩处理)。引子采用了复调性的写法,高声部为bD宫调,低声部为D宫调。这种调性关系既可以理解为“一个调”的“阴阳”两个不同侧面,也可以看作是两个调。本段音乐以调性的剥离、冲突,强烈的力度对比,复杂多变的节奏型和多种独创的新音色,营造出了一种写意、自由、古朴,而又极富张力和冲击力的音响氛围,并预示了整首乐曲的调性关系及音乐风格。引子分为三个乐句。第一个乐句由三组力度为fff的煞弦组成,调性在D宫系的b羽调上。第二个乐句由一组灵动的琶音开始,其调式为较之D宫调略显暗淡的bD宫调。第三个乐句为引子的高潮,

7、有着“大起大落”的音乐表现。[一]段速度为Adagio,即柔板或缓板。笔者认为将此段音乐处理为缓板较为适宜。此段为筝、箫重奏。箫声部调性游移,古筝高声部为bD宫调,低声部为D宫调。I“承”部[二]一一[四](以中速为主),关注要点:共性特征与渐变。[二]箫声部的主要调式为bE宫系的C羽调,古筝声部的旋律主要建立在bD宫调音阶上,两个声部形成了多调性叠置。本段一开始为半拍的空拍,箫声部于第一拍的后半拍进入。其旋律是围绕着核心材料“b”所进行的渐变与展开,如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