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654643
大小:56.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李雪艳河北省邯郸县矿业中心校陶二小学摘要:我们的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写能力。关键词:小学作文指导阅读想象情景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一一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丙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
2、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指导呢?一、多阅读、多积累的策略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先阅读一些范作佳文,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这样在写作时,就可以,不费吹灰而信手拈来。伟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还可以学习其中的句式章法,构造系统完整的文章。所以,在平时教学时,我做到:1>学生得法于课内:课木上的文章精读,课上做详细分析和指导。美国心理学家布兽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我们平时所学习的课木文章,全是
3、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和教师,凭自己多年的经验,经过团体合作深思熟虑的结果,里面凝聚的是他们的心血,展示的是他们的智慧和精华。所以,课木的文章不仅具有思想性,而且很有代表性和典范性。学生的认真学习,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更重要的是,通过精讲,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能力。2、学生得益成长于课外:给学生充沛的吋间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多多涉猎群书,进行泛读。(1)、在学校,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为阅读课。上阅读课吋,可以成立阅读兴趣小组,教师进行优劣搭配,并留出吋间让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畅谈所读的感受体会或把阅读中认为精彩的片段部分读给大家听听。(2)、在校外
4、,教师布置阅读笔记作、IK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方式上可以根据学生所在的年龄段及所兼备的能力,布置多样化的阅读作业。如:摘抄好词好句,针对好段仿写一段话,写一篇读后感,制作资料卡等。二、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我们的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写能力。我们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实质上是在更大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和方法的“渗透”,有利于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针对三年级学生实际水平和教材特点,我在设计每
5、一节的阅读教学课时,都充分考虑教材特点,找准本课的训练点,让读写结合,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有吋模仿课文中的某种句式,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练习;冇时让学生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大家熟悉的人物;有吋根据所学课文内容,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来写想象作文。通过一段吋间的尝试,学生作文不具体、作文无话可说的现象越来越少,部分学生仿写能力越来越强。三、多角度地进行联想,大胆创新。有的题0可以从多个角度去选材,我就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联想,再在多个材料中筛选一个材料去写,这个材料一定是自己感受最深、最冇写头,并iL最有把握写生动的。如指导学生写
6、《最劳累的人》这个题B,在引导学生审题吋,我抓住"劳累"一词,引发学生从多角度想开去。这"劳累"可能是身体上的劳累,如工作上、家务上的繁忙;还可能是心理上的劳累,如工作、学习等压力大。结果表明:批改作文吋,我发现不少生动感人,取材新颖的好文章。如:我的母亲工作之余,家务繁重,够劳累;望子成龙的焦躁情绪,心理沉重,够劳累;也有的同学写自己面对升中考试的压力及面临着中学学府的选择而烦恼,也够劳累;还有的同学写自己家庭作业多如山,童年生活失去青翠的色彩,能说不累吗?学生由于抓住了题眼去审题选材,激发了写作欲望,真正做到了“用我手写我心”,点燃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
7、有感而发,冇情可抒,因此写出来的文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决不能封闭在作文教学本身上,而要去多角度激发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人胆创新,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突破学生作文的难关,打开学生选材和谋篇布局的通道,让学生迅速地、有效地完成作文。四、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我们主张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把课上得冇情冇趣,让学生也学得冇情有趣,使学生易于动U,乐于表达。“所谓把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d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
8、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苏霍姆林斯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