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体向度解析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路径与现实启示(word)

从主体向度解析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路径与现实启示(word)

ID:27648202

大小:9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2-05

从主体向度解析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路径与现实启示(word)_第1页
从主体向度解析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路径与现实启示(word)_第2页
从主体向度解析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路径与现实启示(word)_第3页
从主体向度解析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路径与现实启示(word)_第4页
从主体向度解析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路径与现实启示(word)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主体向度解析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路径与现实启示(word)》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主体向度解析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路径与现实启示作者:郝保权/张清林作者简介:郝保权(1979-),男,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政治哲学研宄。西安710072;张清林(1966-),男,屮共陕西省委党校哲学部,副教授,博士,从事文化哲学研宄。西安710061原文出处:学习与探索内容提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是人的自由全而发展与人类主体解放,其直接立足于人的社会历史性立场,阐明人的历史性的存在方式就是人的历史性的生产方式。马恩共产主义学说指

2、出,只有扬弃资本主义,建立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基础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全而发展才能成为现实,人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真正成为社会历史的主体。通过对经典文本的系统考察,对主体的概念、分类、形成与发展进行哲学界定,能够揭示共产主义学说在逻辑起点、实现路径、价值R归等方而的主体向度,阐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同时检视其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启示,证成主体向度中共产主义学说的现实必然性。期刊代号:八1分类名称: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复印期号:201

3、8年01期关键词主体向度共产主义学说历史主体理论路径a实启小中图分类号:D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17)07-0052-08人类自我意识觉醒以来,哲学家就开始从"人"——这一主体的向度出发看待客体,衡量客体的价值。在古希腊,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影响深远的命题;在战国时期的中国,孟子也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主张。文艺复兴以后,从宗教神学的禁涸中解放出来的哲学家强调人的价值,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把人视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主张用理性的眼光去认识事物

4、,构建知识大厦,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主张就是典型。启蒙运动以后,康德又进一步提出"人是目的,而不只是工具"等主张。不过他们对主体的理解还局限于认识领域而没有延伸到现实的生活领域。与先哲不同,黑格尔把主体理解为对象性的、劳动的产物,但黑格尔所说的"主体"并不是社会关系中的人,而是理性化了的神——"绝对精神",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倒成了它的外化物,成了它的"客体"。马克思批判性地改造了被黑格尔颠倒了的主客体关系,认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1]。他把主体理解为从事实

5、践活动的人,把客体理解为实践的对象;并把主体理解为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能动地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有目的的人,包括个人、团体、阶级、民族、社会等,概括起来,就是个体主体和集体主体、类主体。个体主体只有升华为集体主体、类主体,人们才能真正成为自然、社会和自身的主人。在马克思看来,人"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2】。甶此观之,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学说中有着浓厚的主体向度意涵,而且这个"主体"必定是个体主体、集体主体、类主体的统一,既不是纯释的个体主体,也不是纯粹的集体主

6、体或类主体,只有这样理解马恩共产主义学说中主体的含义,才能真正理解共产主义社会中自由人联合体的真正要义,即自由人联合体强调的个性自由只有在联合体中才能实现,而联合体又是为了确保个性自由的社会组织。马恩共产主义语境中的"主体"是从个体主体、集体主体、类主体的统一的意义上来言说的。一、共产主义意识的确立:历史主体地位的建构在马克思的视域中,主体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与建构的产物,而不是既成的、与生倶来的结果。与空想社会主义不同,共产主义学说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体,

7、而"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585。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制约,创造出有利于人生存发展的条件,新条件一旦形成又会对人造成暂时的制约,届时又会被突破和超越,人民群众在这种不断的制约与超越的历史活动中实现了个体主体、集体主体、类主体的统一。在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主体理应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对立统一的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

8、器;它还产生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工人,即无产者"[3]278。当生产力与交往关系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伴随着产生了一个阶级,"它必须承担社会的一切重负,而不能享受社会的福利,它被排斥于社会之外,因而不得不同其他一切阶级发生最激烈的对立;这种阶级形成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4]34。因此,单个资本家与单个工人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具有两个阶级的冲突性质。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无法克服的制度性矛盾的存在,工业的发展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地位越来越没有保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