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论文-不学不成:工夫论视角下的荀子知识观

博士学位论文-不学不成:工夫论视角下的荀子知识观

ID:27643944

大小:142.47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2-05

博士学位论文-不学不成:工夫论视角下的荀子知识观_第1页
博士学位论文-不学不成:工夫论视角下的荀子知识观_第2页
博士学位论文-不学不成:工夫论视角下的荀子知识观_第3页
博士学位论文-不学不成:工夫论视角下的荀子知识观_第4页
博士学位论文-不学不成:工夫论视角下的荀子知识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博士学位论文-不学不成:工夫论视角下的荀子知识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博士学位论文-不学不成:工夫论视角下的荀子知识观作为儒家学者,荀子在伦理与政治的意义上肯定了知识的价值,却殊少纯粹知识论的兴趣。在一种自我完善论的哲学背景之下,荀子提出“君子之学以美其身”,以主体的自我完善,而非外在的知识作为中心的关切。基于此,荀子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知识自身,而在于伦理意义上的效用性,提出“君子审于礼也”,强调对知识的学习须以道德作为优先的价值取向。进而,这一知识观体现在早期儒家知识系谱的层面,荀子提出“隆礼义而杀诗书”,强调具有客观化品格的礼之于道德修养的基础性意义。另一方面,客观化的礼又需要

2、通过人格的具象化(“师”)方能发挥其道德教育的功能。故而,荀子每每将“尊师”与“隆礼”对举,更将“尊师”置于“隆礼”之上。最后,在荀子的自然人性论之下,主体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不是作为先验的向善的自然倾向,而是作为一种先天的学以成善的能力而存在的。这显现出“学”的观念在荀子的工夫论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并有一种整体的意义。特别地,在荀子,学是一种“性伪合”(“合博士学位论文-不学不成:工夫论视角下的荀子知识观作为儒家学者,荀子在伦理与政治的意义上肯定了知识的价值,却殊少纯粹知识论的兴趣。在一种自我完善论的哲学背景之下,荀

3、子提出“君子之学以美其身”,以主体的自我完善,而非外在的知识作为中心的关切。基于此,荀子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知识自身,而在于伦理意义上的效用性,提出“君子审于礼也”,强调对知识的学习须以道德作为优先的价值取向。进而,这一知识观体现在早期儒家知识系谱的层面,荀子提出“隆礼义而杀诗书”,强调具有客观化品格的礼之于道德修养的基础性意义。另一方面,客观化的礼又需要通过人格的具象化(“师”)方能发挥其道德教育的功能。故而,荀子每每将“尊师”与“隆礼”对举,更将“尊师”置于“隆礼”之上。最后,在荀子的自然人性论之下,主体自我完

4、善的内在根据不是作为先验的向善的自然倾向,而是作为一种先天的学以成善的能力而存在的。这显现出“学”的观念在荀子的工夫论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并有一种整体的意义。特别地,在荀子,学是一种“性伪合”(“合外内之道,一也”)意义上的“生成”,而非纯然的“外烁”。了解这一点,对于平实地把握荀子哲学的儒学史意义尤为重要。引言从历史的视角看,儒学是在周文的孕育之下产生,与之存在一种天然的亲和性。是故,在春秋以降礼坏乐崩的时代,较之于道家、法家等学派对周文的解构和批判,儒家则以复兴周文为己任。此一文化性格,在孔子“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5、”1的心迹中可见一斑。就显性层面而言,周文是礼乐文化,其精神内涵是道德主义,二者互为表里,至如孔子之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3对礼乐文化价值基础的反思亦不始于孔子,春秋时代已有礼仪之辨4,只不过这一问题通过孔子的发问方始显豁,在哲学层面上达到了理论的自觉。自春秋而下,典型的宗法政治开始解体,贤贤逐渐取代亲亲成为政治文化中新的主导性的价值观念。委实,尚賢思潮原是这一时代智识阶层的共识,并非某一家之独见。只不过儒家意义的“贤”是以礼乐/道德为实

6、质内涵,此为诸家所无。由是,儒家政治文化可视为周文在新境遇下的一种重构和转化。宗法政治以先天的血统为基础,是为“血而优则仕”,“春秋讥世卿”1即针对此而言。孔子有云:“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2在这里,孔子将礼乐从身份性的宗法政治之中抽离出来,使之成为平民借以修身从而获得政治资质之具,是为“学而优则仕3”。约言之,周文本于阶级以制礼,儒家则本于礼以制阶级。一方面,承宗法政治而来,儒家肯定了阶级(“士”/“民”)存在的必要性。同时,另方面,儒家强调阶级之间的流动性,认为只有具有流

7、动性的阶级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特别地,在理想的儒家社会中,决定一个人在社会阶级中的位置及其流动方向的不是先天命定的血统,而是个体自身的道德和才智,而这更多地取决于自我后天的努力(“学”)一一“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4荀子更有云:“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5在这里,透过政治文化的背景,我们可以体会到儒家对知识价值的肯定,对“学”(主体的认知能力及活动)的精神的张扬。此二者,尤其是后者,标志着儒家知识

8、论的基本特色:儒家原本殊少纯粹知识论的兴趣,其对主体知性及其活动(“学”)的关注远远超过对知识本身的关注。质言之,较之笛卡尔主义的“外在导向”(outer-oriented),儒家知识论以主体的自我完善,而非自然(知识)作为中心的关切,呈现出一种鲜明的“内在导向”(inner-oriented)的品格。在这个意义上,儒家学论实为一种修身哲学语境之下的工夫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