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636459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社戏》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社戏》教学反思语文新课标要求读书要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社戏》是鲁迅的经典名篇。虽然不是第一次教学,但拿起它的时候,依然觉得就像捧着一个晶莹剔透的水蜜桃,不知该从哪先咬一口,才不会破坏它那天然灵动的美。带着这种尊重和敬仰,循着语文新课标,我希望课堂能找到更理想的突破口,帮助学生走进作品,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读出自己,获得艺术欣赏的乐趣。在《社戏》的教学中我尝试着大胆的放手,学生果真在阅读中有了许多惊喜的发现,于是,课堂有了许多意外的精彩。《社戏》给人们展示的就是作者一段充满快乐和童趣的江南
2、水乡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让学生去联想和发现,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其中有这样的情节,摘录如下:生:我发现月下行船时的景色写得很美,其中“朦胧”一词用得最好,“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汽——编者注)里”,它本来是形容词,现在活用为动词,使景色仿佛也跟着动起来了的感觉,所以让人印象特别深。生:下文的“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又漂渺(“缥渺”——编者注)得像一座仙山楼阁”中的“模糊”和“漂渺”的用法跟这里的“朦胧”用法相同。我想,作者是在渲染一种动的感觉,一定是因为当时的“我”心情很好的缘故吧。师:同学们,你们说呢?(学生在沉思后,纷纷点头了)
3、师:我也觉得挺有道理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一起把这几个句子读一遍,感受这种动态的美吧。(同时板书:用词新鲜)生:我有另一个发现,也是关于这些景色描写的。“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我觉得这里有好几种的声音融合在一起了,孩子爽朗的笑声,和着激水的声音,更有另一种声音也来了,横笛的婉转和悠扬。师:又在细微之处有了新发现。那么,你们觉得这些声音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你们分别把这些句子再读读,把关键词找出来。生:对了,“大概”,说
4、明不是真的,而是想象到的。而船头激水声音和孩子爽朗的笑声是真实的声音。师:为什么这时候会有想象的声音呢?生:那是在那种美好的情境下自然会产生的美好的联想。师:这种写法怎么说呢?有真实的,又有想象的。叫作生:实与虚结合。生:我觉得,写看戏时,“红红绿绿的动”“咿咿呀呀的唱”,写得很形象,写出孩子看戏并不在乎看的内容,而只是好玩,这是很符合孩子的心理的。生:我觉得还有另一层含义。因为这是鲁迅成年后回忆童年的事,也许他现在已经说不清当时具体的样子,只能笼统地概括,但是那种快乐的感觉,依然那么鲜明,如同红与绿那么显眼。生:我觉得,这两个词是与上文的
5、“朦胧”“模糊”“依稀”相联系的。既是当时可能的真实,“我们远远的看罢”,又是很多年后想起时的感觉。师:对了,那是空间的距离吧,又是那种清晰了又模糊,模糊了又清晰的心理距离吧。你们猜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生:因为想念。师:能从文中找到这种表述吗?生: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生:这是一种因想念而惆怅,又因惆怅也给读者带来许多感叹的意境。师:这时,你们能感受到整篇文章的基调了吗?生:就是在写一种情感,一种己经远去了,又无法忘怀的情感。师:是的,在那种无法忘怀的牵挂里,回忆里
6、的事与人更显得美好,然而,他们又确实远去了,模糊了,朦胧了,不免有些失落。全文一直回荡着这样的声音,也营造了这样如幻如梦般的意境。反思一:学生向自主学习又靠近了一步。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沉下心来读书。教师并没有由自己带着他们走进。也没有带他们要分析哪些句子,发现某种情感,而是真正地放手,引导学生在自我的阅读状态中遵循阅读规律去发现,寻找有价值的发现。课前的阅读心理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渴望这样的尝试。因而,学生在课堂中简直就像《社戏》中那群没有大人羁绊、享受看戏乐趣的孩子,享受着在自己的天地中自在表现的快乐;教师就像站在桥头
7、的母亲默默地关注、望眼欲穿地等待,不是权威式地驾驭,而是尊重和真诚地指引;课堂也像这些童真的记忆更加充满温情的关怀。学生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放开的是思维,收拢的是阅读的兴趣。因而在本节课里,教师惊喜地发现学生回答的问题有很多独到的地方,如关于景物的、声音的,关于看戏时的;有的是教师在备课时都没有发现的,而他们发现了。而一般人都能想到的,比如偷豆,他们可能觉得过于平常而避开了。我想,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给他们画地为牢,而是让他们在自己的天地里翱翔,因而眼界和胸怀都变得宽阔了。我想,爱他们,就要给他们飞翔的天地。反思二:教师在角色的转变上也迈出
8、了一步。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首先突出师生的关系。本案例试图通过对话的方式,达到课堂的一种理想境界: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成为孕育智慧的沃土;教师与学生和文本之间实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