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填压实及基层拌和料相关知识

回填压实及基层拌和料相关知识

ID:27588795

大小:4.77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8-12-01

回填压实及基层拌和料相关知识_第1页
回填压实及基层拌和料相关知识_第2页
回填压实及基层拌和料相关知识_第3页
回填压实及基层拌和料相关知识_第4页
回填压实及基层拌和料相关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填压实及基层拌和料相关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土方及无机混合料基础知识李庆广二〇一一年六月一、回填压实1、土的三相构成普通的土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这三相物质组成的。空气、水汽和土中其他的一些气体构成了土中的气相。水以及水所溶解的盐类构成了土中的液相。土中的矿物颗粒是土的骨架,它构成了土的固相。为了便于说明土的性质,通常把原来是相互分散的土的气相、液相和固相这三相各自集合起,绘成土的三相简图。(1)土的容重(γ)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所受到的重力称为土的容重。(2)干容重无水的二相状态时,单位体积土颗粒所受到的重力称为干土的重力密度,简称干土

2、重2、土的几个指标3、土的含水量(ω)在天然状态下.土中所含水的重力与干土重力之比,称为土的含水量,它常用百分数表示。土的含水量反映了土的干湿程度。含水量越大,说明该土就越湿;含水量越小,说明该土就越干。在实际施工中所遇到土的含水量的变化幅度非常大,砂土可在0%~40%之间变化,粘土可在20%~100%之间,有时甚至可在高达百分之几百之间变化。(3)土的含水量(ω)在天然状态下.土中所含水的重力与湿土重力之比,称为土的含水量,它常用百分数表示。1)液限(ωL)是指粘土由可塑状态到流动状态的分界含水

3、量,亦称流限。2)塑限(ωP)是指粘土由塑性状态到半固体状态的分界含水量。3)缩限(ωI)是指粘土由半固体状态到固体状态的分界含水量。4)塑性指数(IP)粘土的塑性指数是土的液限与塑限之间差值的百分数。IP=ωL-ωP习惯上将数字后的百分号省略(4)粘性土的几个物理指标粘性土在不同的含水量下有不同的状态,把粘土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之间的分界含水量称作为粘土的界限含水量,通常都用百分数来表示。ωr缩限ωp塑限ωL液限ω固态半固态可塑态流动态IP=ωL-ωp塑性指数5)液性指数IL:判断粘土软硬

4、程度的指标。IL>1,流塑状态0.75

5、、毛细水作用及隔温性能等,均有明显改善。4、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1)含水量击实试验绘制的干密度δ与含水量ω的关系曲线,在一定的压实功作用下,干密度δ随着含水量ω的增加而增加。当含水量增加到某一值ω0时,干密度达到了最大值δ0,则δ0称为最大干密度,δ0所对应含水量ω0称为最佳含水量。土中水分过少时。含水量ω<ω0,土粒间的润滑作用差,压实所做的功不足以克服土粒间的摩擦力,土中的空气难以排除,因而难以达到最大干密度。当土中含水量ω>ω0时,由于水分过多,土颗粒被水分包围而拉开距离,含水量越大,水

6、膜越厚,因此,土的干密度反而降低。只有当含水量达到ω0时,水分即提高了润滑力而又不把土粒过分隔开,在同样的压实作用下,容易达到最大干密度。由此可见,当土体达到最佳含水量时最容易被压实。“手捏成团、但不沾手、落地开花”(2)土质影响通过对不同的土质进行击实试验,结果表明:a.不同的土类有不同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b.分散性较高(液限较高,粘性较大)的土,其最佳含水量的绝对值较高,而最大干密度的绝对值较低。这是由于粘土的颗粒细,比表面积大,需要较多的水分包裹土粒以形成水膜。对于砂土,因其颗粒较大,

7、呈松散状态,水分易散失。因此,最佳含水量的概念对砂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c.亚砂土和亚粘土的压实性能较好,而粘土的压实性能较差。(3)压实功能的影响压实功能(指通过压实对路基所做的功,它与压实工具的重量、碾压的次数或锤落高度、作用的时间等有关)对路基的压实也有很大的影响。当含水量一定时,压实功能越大则干密度越高。根据这一特性,在施工中如果土的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而加水又有困难时,可采用增加压实功能的办法来提高其干密度,即采用重型压路机或增加碾压次数等(4)压实厚度对压实效果具有明显影响。相同压实条

8、件下(土质、湿度与压实功不变),实测土层不同深度的密实度(或压实度)得知,密实度随深度递减,表层5cm最高。压实工具的有效压实深度有所差异,根据压实工具类型、土质及土基压实的基本要求,路基分层压实的厚度,有具体规定数值。一般情况下,夯实不宜超过20cm,12~15t光面压路机,不宜超过25cm,振动压路机或夯击机,宜以50cm为限。实际施工时的压实厚度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合适的摊铺厚度。5、压实的标准击实标准轻型击实: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其单位体积击实功能为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