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千佛洞二窟卷草莲花纹审美风格

东千佛洞二窟卷草莲花纹审美风格

ID:27580105

大小:73.6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4

东千佛洞二窟卷草莲花纹审美风格_第1页
东千佛洞二窟卷草莲花纹审美风格_第2页
东千佛洞二窟卷草莲花纹审美风格_第3页
东千佛洞二窟卷草莲花纹审美风格_第4页
东千佛洞二窟卷草莲花纹审美风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千佛洞二窟卷草莲花纹审美风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千佛洞二窟卷草莲花纹审美风格【内容摘要】文章介绍东千佛洞第二窟的卷草莲花纹,重点从莲花纹、卷草纹及赋色特点等方面对其审美特点进行解读,阐述了其雍容大度、自由生动的纹样形制和清冷色调完美结合的审美风格。【关键词】卷草莲花纹审美风格一、东千佛洞二窟的卷草莲花纹东千佛洞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瓜州,距县城约90公里,距榆林窟仅40公里。石窟群开凿于干枯的河谷两岸,现存23个洞窟。①始建于西夏时期,后代屡有增建和重修,以密教题材为主,兼有汉密、藏密成分。西夏大庆二年(1036年),开凿了第二窟。该窟壁画内容为:“左右壁为水月观音,中间

2、说法左右各一药师佛……窟顶是卷草莲花圆心坐佛。”②“窟顶前部画曼陀罗藻井,后部(通道顶)画卷草、莲花图案。”③本文重点要介绍的就是窟顶圆心坐佛周围的卷草莲花绞。卷草纹和莲花纹在石窟装饰图案中多以带状型出现在平棋图案、藻井图案、龛楣、人字披中,也有以单体莲花为中心,周围饰以卷草纹形式。但是此处的卷草莲花纹是以并行且自由多变的组合方式饰满了整个墙壁,看不到刻意规整的组织形式。这种整体结构更像花卉写生,非常自由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风格。二、卷草莲花纹的审美特点此处的卷草莲花以大团花头为主,周围以自由舒展的卷草相连接,层次分明

3、,满墙生彩,漫卷舒展,传递着一种潜在的生命力量。整体色彩感觉为偏冷的“西夏绿”,红色做地,青绿色交替表现花头。满壁的大团花纹样围着中间圆形空间中的跌坐佛一身,佛像周围空处是石绿色,与整体的冷色调一致__就是这份绿色,给它隔开了圆心外的繁华世界,撑起存在的空间。(一)莲花纹特点莲花纹在整面墙上占主体位置,起到“面”的统领作用。花头方向变化自由1),正侧翻转,大小有别,样式不同。花头糅合了牡丹、莲花、大理花的特点,既有莲花的佛教意义,又有牡丹的雍容大度、大理花的舒展大方。花头整体舒展,从内向外看,先是花心,卷曲做海石榴或宝牙花

4、状,施以蓝、绿色。花瓣的内层为八瓣牡丹花瓣,施以分染过的红色或白色。外层有用卷云纹的,也有用大理花瓣纹,染以绿色或间和一点蓝色以丰富层次。有些花瓣出现第三层,状似莲花瓣,施以蓝色,线条简洁率直。卷草纹和莲花纹虽然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存在,但是它们的大量运用是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兴盛而发展起来的,并且随时代发展进行着变化。隋、唐以后出现了莲花与牡丹花、石榴相结合的新的宝相花纹。这种纹样已经综合了莲花、牡丹花等的基本的共同特点和生长规律进行概括加工。它象征着富贵荣华,多子多孙。④宝相花图案起源于东汉,盛行于明清。⑤从此处“莲花纹”

5、的各种特点可以看出它就是“宝相花”的实例。(二)卷草纹特点卷草纹和枝蔓用大开大合的曲线表现出风卷云舒的气势,与花头的气度相配合。枝蔓在此做“线”的作用,两根并行着,互相缠绕,连接着花头与叶子。叶子起到了“点”的作用,但是这个点是那么自由。叶子在枝蔓两侧并非完全对称,最小单位为三叶,大部分为多叶形,数目不一,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组叶子,绝无重复。有些在叶子上还加有卷云形,像未开的花苞,在枝头形成朵状。也有些在花头外边做衬托,用色与花头一样。每组叶子互相避让又相互牵制,在花头周围协调并存。虽然在佛教石窟艺术中把叶纹普遍称为“忍冬纹

6、”,但是这里的卷草纹已经不是当初的忍冬纹形象了。根据关友惠先生关于忍冬纹的分析⑥,李格尔对莨苕叶纹的演变发展分析⑦,最初的忍冬纹经过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演变发展,融合了其他纹样__与葡萄叶、棕榈叶、云气纹进行融合,脱离了某种植物自然的面貌,形成一种更符合当时当地人审美取向的综合性装饰纹样。“中国的卷草纹则表现出流动的、无法以规律化数字进行计算的非实指性的意象性特征。对忍冬纹所进行的中国化改造正是这种审美趣味的体现。”⑧而该处的卷草纹就是这种改造的最好例证。(三)赋色特点这壁墙面整体的色彩感觉是“西夏绿”的冷色调,主要用色

7、为蓝、绿、白三色,红色只是作为底色出现。纹样边缘以墨线勾勒,内层有白线相衬复勾,白、黑两色隐约有重叠之处,线条婉转有力。赋色不是简单平涂,而采用了多样丰富的技法,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协调多变的色彩形态。蓝色中隐约可见黑褐色,石绿色有些地方加了白色,有些地方能够清晰地看到棕褐色的暖色浮现,使石绿色偏暖。在白色花瓣分染过的地方现出黑色,时间使得当时的色彩对比弱化。蓝色是石青颜料。绿色颜料层是氯铜矿和铅丹调配在一起使用的,可调出浆绿色,这在西北石窟中是比较少见的调配使用方式。白色颜料使用了白垩、石膏、石英、滑石、铅白和硫酸铅。

8、而铅是使白色变化的主要原因,这在敦煌石窟早期洞窟中已有很多例证。⑨红色在石窟中多使用土红,因为它色相稳定,不易变色。而此处的红色主要使用了朱砂和铅丹,为什么没有采用便利的土红,而用较贵的朱砂色呢?这应该与藏传佛教进入该地,藏人喜好艳丽暖色的审美取向有关联。三、审美风格此处的卷草莲花纹具有雍容大度的形制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