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555052
大小:507.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04
《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〇一二年七月目录一、现状与形势5(一)发展现状5(二)存在的问题7(三)面临的形势7二、指导思想和目标9(一)指导思想9(二)发展目标9三、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10(一)节能产业10(二)环保产业12(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13(四)空间布局14五、重点任务15(一)大力开发关键技术15(二)积极培育优势产品16(三)着力培育骨干企业16(四)加快推广示范应用16(五)推进园区载体建设17(六)完善产业服务体系17—21—六、保障措施18
2、(一)加强组织领导18(二)加大政策扶持18(三)优化发展环境19(四)强化要素保障19—21—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产业倍增”战略,加快推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速发展,根据《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成都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特制订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一)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快速壮大2009年以来,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1年,全
3、市节能环保企业共50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节能环保工业企业156户,实现工业增加值83.6亿元,同比增长15.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0.4亿元,同比增长20.6%。十一五”期间,成功引进了源力光电、长虹格润、杭州士兰等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强的行业骨干企业,有效地带动了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前,全市节能环保制造业规模占全省比重超过1/3,拥有节能环保服务业单位和企业200余户,环保咨询和环保研发创新服务等领域位居西部前列。2.产业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21—期间,成都节能环保产业扶持力度
4、不断加大,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和成果推广应用进一步增强。全市现拥有中节能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川锅锅炉研发中心等8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烟气脱硫、脱硝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在蓉科研院所聚集了大量科研人才,在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工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研发出一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东方凯特瑞SCR烟气脱硝催化剂制造居于亚洲第一、世界第二;LED系列高效节能照明、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设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资源综合利用处理技术
5、体系逐渐完善,废塑料深加工、粉煤灰、废铜等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围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着力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促进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2011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推进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28个,项目总投资121亿元,士兰LED芯片制造基地、中直尾气等重大项目正加快建设,东方凯特瑞(二期)、源力光电(一期)均已建成投产,为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止2011年,节能环保产业累计建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0余个,总投资200余亿元
6、,预计投产后新增销售收入300余亿元。4.载体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成都按照产业发展分工定位要求,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载体建设。金堂县着力打造节能环保产业制造业基地,规划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30亿元,园区水、电、气管网建设基本完成。截止目前,基地累计引进节能环保项目88个,项目总投资439.3亿元。2011年,基地入选“四川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20强”,载体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郫县先后引进新西兰亚信、山西光宇等多家LED行业知名企业,西部地区最大的LED—21—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7、。成华区围绕总部经济建设,大力发展以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咨询服务为特色的节能环保服务行业,初步形成以中节能集团为龙头的节能环保科技服务产业集群。(二)存在的问题一是龙头企业较少。全市现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节能环保企业较少,还没有形成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二是产业链不完善。原创技术较少,产品本地配套能力不强。如LED产业主要集中在下游封装和灯具应用低端产品生产,缺乏上游蓝宝石衬底、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淀积等关键环节和生产技术。三是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以粉煤灰、炉渣等大宗工业废弃物为主
8、,生活垃圾、废旧家电等方面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四是节能环保服务业规模小。2010年,全市节能环保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节能环保产业总量超过85%,同期上海节能环保服务业占比33%,而发达国家节能环保服务业占比接近60%。(三)面临的形势1.节能环保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大,对经济系统渗透性强,能够通过对产业的连带效应,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金融危机后,大力发展以节能环保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发达国家及世界主要经济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