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548649
大小:10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3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三章古诗鉴赏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案7解决好答抒情方法题的两个问题D学案略语1情感内涵和抒情方法一直足萵考古诗鉴赏考赍的两个重点。随着岛考对古诗表达技巧考査的深入,从抒情角度(或抒情方式、方法)切入考查已成为2014年不少省市命题的热点、亮点。因此,在二轮S习中,强化抒情方法的知识构建和答题规范显得尤为必要。该学案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一0标。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1.(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漠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曰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2、0注I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1)这两首诗都以來写愁。(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答:答案(1)猿声(2)①李诗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徐诗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②李诗以“那堪”唱叹抒情;徐诗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tl愁”,愁在人心。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共同意象就是猿声,通过猿声来抒发诗人的愁怀。(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都
3、与“愁”有关,但李诗景中含愁,“昏”“繁”二字点明愁情,“那堪”二句则是直抒愁怀;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但徐诗的愁情主要通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李诗有所不同。溪行逢雨与柳中庸U赏析1本诗写的是诗人的“逢雨”经历,场景具体。除抒写自身落寞、愁苦之情外,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曰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写的是黄昏时雨势繁密,景中含情。“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直抒胸臆,表达孤独、思念之情。“一声猿”属写实,也具象征义。猿啼既表明周围静寂,也含“愁苦”意。其实,听见猿声的仅限于作者自己,但是他却将猿猴的哀鸣连同周
4、遭山昏雨繁的景观一起推向友人,设想两处分宿而能共听同感,个人体验便因相思之情而更添了厚度。在这里,诗人没有着意写如何思念友人,而是将视觉意象“曰落”“昏山”和听觉意象“萧萧暮雨”“凄凄猿声”并置,就烘托出萧瑟凄凉的环境氛围,把羁旅逢雨怀友的主题抒发得既情真意切又哀婉凄伤。三峡吟慣析I标题‘‘三峡吟”,意为“吟三峡”,也即把“三峡”当作“吟”的对象,因而整首诗类似“咏物”之作,借吟咏三峡来阐明某个道理。“咏物”可以抒情,也可以说理。徐熙的这首诗意在说理,告诉读者三峡一带的猿啼本身没什么愁苦之说,“行人”听了觉着愁苦,是因为“行人
5、”心里本身有愁苦,这就是“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的蕴意。至于“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并非实写“三峡”景致,只是笼统交代三峡的概貌:距离多少,植被怎样。虽然可能用到《楚辞•招魂》里“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的字句,但彼此关联并不密切。这首诗以猿声来写愁。其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2.阅读下而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谪岭南道中作个徳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術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i]啼。U注1《古
6、诗十九首》中有“越鸟巢南枝”一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上。请简耍分析“红樺花中越鸟啼”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答:答案(1)运川了借贵抒情(以乐贵衬哀情)的表现手法。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鸟”啼鸣的货象,表现(反衬)出£1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2)化用典故。诗人被贬异地,听见越鸟在枝久•啼叫,联想到飞鸟尚不忘木的典故,表现出&己的故园之思。U赏析1首联描写在贬谪途中所见的岭南风光,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第一句写山水,岭南重峦叠嶂,山溪奔腾湍急,形成不少的支流岔道。再加上山路盘旋,行人难辨东西而迷路。
7、这里用一“争”字,不仅将动态景物描绘得更加生动,而且也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但又是实感,所以诗句倍有情致。第二句紧接上句进一步描写山间景色,桄榔、椰树布满千山万壑,层林叠翠,郁郁葱葱,一派浓郁的南国风光。这一句中用一“暗”字,突出桄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连溪流都为之阴暗。这一联是从山水林木等方面选择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物来写的。颔联宕开一笔,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人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
8、燕泥也要畏避。这样细致的心理状态的刻画,有力地衬托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从艺术表现技巧来看,这种衬托的手法,比连续的铺陈展叙、正面描绘显得更有变化,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清人沈德潜认为此联“一语双关”,和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作的《岭南江行》一诗中的“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