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ID:27521529

大小:1.42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8-12-01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_第1页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_第2页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_第3页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_第4页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第一节概述1.浅基础的定义通常将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基础最小宽度,且只需经过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建造的基础定义为浅基础.2.浅基础的荷载传递3.地基基础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1)建筑基础所用的材料及基础的结构型式;(2)基础的埋置深度;(3)地基土的承载力;(4)基础的形状和布置,以及与相邻基础、地下构筑物和地下管道的关系;(5)上部结构类型、使用要求及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性;(6)施工期限、施工方法及所需的施工设备等。4、浅基础的设计步骤:(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2)选择基础类型和平面布置方案。(3)确定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4)确定地基承载力。(5)

2、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6)进行必要的验算。(7)进行基础的结构设计和构造设计。(8)绘制基础施工图,提出设计说明。第二节浅基础的类型按基础构造分类:按基础材料的性能分类:墙下条形柱下条形十字交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壳体基础刚性基础柔性基础一、刚性基础定义:通常由砖、块石、毛石、素混凝土、三合土和灰土等材料建造的基础。设计要求:发生在基础内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其材料强度设计值,可通过限制基础外伸宽度与基础高度的比值来实现。在宽高比的限制下,基础相对高度一般较大,几乎不会发生弯曲变形,此类基础习惯上称之为刚性基础。应用范围:刚性基础可用于六层和六层以下(三合土基础不宜

3、超过四层)刚性基础台阶宽高比(刚性角)刚性角要求:biHi刚性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基础材料材料标号台阶宽高比允许值PK≤100100

4、好的抗剪能力和抗弯能力。设计要求:采用扩大基础底面积的方法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但不必增加基础的埋深;选择合适的基础材料、高度与配筋来满足基础抗剪和抗弯要求。种类: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和壳体基础等。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第三节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一、确定原则(1)尽量浅埋,不浅于0.5m。(2)基础顶面低于设计地面100mm。二、影响因素(1)建筑物用途、基础结构型式。(2)上部荷载的性质及大小。(3)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4)相邻建筑物埋深。(5)当地冻结深度。第四节地基承载力的确定一、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5、1.在土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参照邻近建筑物地基容许承载力;2.根据现场荷载试验的p-s曲线;3.按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计算;4.按现行规范提供的经验公式计算。二、按规范提供的表格计算地基承载力1.确定土的分类名称。2.确定土的状态。3.确定土的承载力基本值f0。4.确定土的承载力标准值fK。5.确定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第五节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一、根据持力层承载力计算基础底面尺寸1、中心受压基础:2、偏心受压基础:按中心受压基础计算出底面积后扩大10%~40%,然后验算: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当受压层范围内地基为多层土组成,且持力层以下有软弱下卧层时,这时还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要求

6、作用在软弱下卧层顶面A处的应力(包括自重应力及附加应力)不得大于该处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即:对矩形基础(扩散角法)对条形基础:——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承载力。(经宽度和深度修正)第六节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设计一、扩展基础的构造要求1、一般要求(1)基础边缘高度:锥形不小于200mm,台阶形为300~500mm(2)基底垫层:100mm厚C10素混凝土垫层(3)钢筋:Φ10以上,间距100~200mm混凝土保护层:不小于40mm(无垫层不小于70mm)(4)混凝土等级:不小于C20。2、柱下独立基础(1)伸出插筋和柱锚固(2)插筋下端设置箍筋3、墙下条形基础(1)h≥300mm(2)分布筋≥

7、Φ8@300mm(3)锥形边缘≥200mm,坡度不大于1:3。1、墙下条形基础(1)中心荷载作用式中,pn—地基净反力设计值;V—基础根部剪力设计值;M—基础根部弯距设计值;a1—截面Ⅰ-Ⅰ到基础边缘距离。二、扩展基础的设计底板厚度的确定要求:底板配筋的计算(2)偏心荷载作用:把上式中pn以pn,max代替。2、柱下独立基础底板厚度和配筋(1)中心荷载作用①基础底板厚度:验算冲切能力,要求式中,βh—截面高度影响系数;h0—破坏锥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