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502922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4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信息模式与个性化服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信息模式与个性化服务研究摘要:文章阐述了大数据给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的转变,提出了大数据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方向,分析了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和资源流程,并研究了大数据模式下的图书馆信息模式与个性化服务方式。中国4/vie 关键词:大数据;主动服务;信息可视化;智能用户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1003-1588(2017)02-0093-03 近年来,随着移动信息技术、大数��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信息模式也在不断地革新和优化。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各类跨行业、定制化、个性化的
2、业务需求不断增多,对图书信息数据的抽取、挖掘和分析成为推动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提升的关键。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信息模式的创新提供了良好契机,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信息服务模式,能更好地推动图书信息数据转化为潜在知识服务,进而创新信息服务模式,提升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服务水平。 1大数据带动图书馆信息模式的转变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大数据是一种数据集,能够通过常用的软件工具来获取、存储和管理,具有种类多、流量大、体量大、价值高的特点。此外,大数据的处理时间超过常规数据处理的可容忍时间,不仅数据量巨大
3、,而且增长迅速。大数据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产,数据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内容,图书馆用户在图书信息网站、购物平台、社交网络等信息平台,都会产生并留下大量的数据,这类大数据信息包含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最终形成海量的图书馆用户大数据。大数据对图书馆信息模式的转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如下。 1.1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以被动服务为主,管理员对图书资源进行信息加工,经过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集成、分享,形成信息产品推送给用户。这个信息流是以管理员为中心的单向流动的过程,用户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很难将自身需
4、求传递回图书馆[1]。 大数据的出现有助于图书馆向主动式服务转变,建立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如:图书馆根据对用户评论、满意度反馈调查等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提取出用户的实际需求、阅读习惯、阅读频次,并将之反馈给管理员,再由管理员进行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集成和分享,形成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产品。 1.2从内向型服务向外向型服务转变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属于内向型服务,服务载体以纸质书籍、报刊、档案为主,知识传播途径较为单一。移动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服务载体日益多元化,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电视等都
5、可以进行图书信息传播,信息资源获取途径也不断拓展,打破了传统图书服务模式的时空限制。 大数据模式下,图书馆信息途径更加外向,信息受众也更加宽泛,目前包括首都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在内的图书馆都允许社会人员入馆,开放式的大数据图书馆成为发展趋势,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息获取方式已经过时,“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大数据阅读已成为现实。 2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大数据是数字世界的智慧基因,来自图书馆用户的使用数据、动态数据、关联数据和社会网络数据都能够汇聚为大数据,图书馆自身即可被视为一个大的数
6、据集,不同地区的图书馆可以联合构建大数据图书馆,不同地区的图书馆数据之间存在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图书馆通过对大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洞悉用户的真实需求。图1为图书馆大数据应用的支撑技术与实现方法。 图1显示,图书馆大数据应用主要基于分布式数据存储、网络分析挖掘、图计算技术、可视化技术等,对各类源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存储和处理、分析,最终转换为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大数据结构复杂、种类众多、容量巨大,对数据的处理过程是信息工作人员对信息的再次加工与分析的过程。 国外对移动图书馆和大数据应用的研究起步较早,由此衍生出的个性化服务也较多。目
7、前,美国高校可以提供基于WindoapReduce技术、SQL(StructuredQuery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技术等,将大数据存储到云服务器,通过云计算技术对大量的图书文件系统和元数据库进行整合,实现多渠道、多类型、大异构的信息存储服务[3]。 3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能够帮助用户融入其中,构建充分适用于互联网、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本地用户等多种接入方式的大数据知识共享平台。大数据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不仅能够帮助用户克服时空局限,与信息管理员进行实时反馈与交流
8、,还能够帮助用户借助大数据个性化服务方式,通过新媒体传播、互动百科、学术论坛等方式来发布信息,实现图书信息的闭环传递和反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