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22例临床观察

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22例临床观察

ID:27480806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4

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22例临床观察  _第1页
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22例临床观察  _第2页
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22例临床观察  _第3页
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22例临床观察  _第4页
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22例临床观察  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22例临床观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22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观察22例(23眼)手术结果随访1~12个月。结果术后视力≥0.5者73.9%。并发症主要为人工晶体偏心和倾斜、葡萄膜炎及角膜水肿,经治疗一般7天消退。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对于无后囊膜或后囊膜破裂者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术式。  “关键词”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  手术或外伤所致后囊膜破裂或囊内摘除术后无后囊膜患者,以往我院常做新型高弹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但术后对前房角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且部分患者术后继发青光眼〔1,2〕。至2005

2、年5月以来改做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现将我院2000年5月~2005年5月,22例(23眼)行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23眼)中,男15例(16眼),女7例(7眼);年龄25~70岁,平均45岁,其中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8例(8眼)均为Ⅰ期缝线固定植入。外伤性白内障13例(13眼),Ⅰ期缝线固定植入4例(4眼),Ⅱ期缝线固定植入9例(9眼)。1例球型晶体伴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2眼),分别行囊内摘除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术前视

3、力光感~0.06.植入晶体度数依据SRK—Ⅱ公式计算,对于Ⅱ期植入者人工晶体度数依据检影结果推算。  1.2手术方法本组22例(23眼)中,其中21例(21眼)在显微镜下常规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切口距角膜缘后1.5~2mm巩膜隧道切口)。以右眼为例:(1)分别以1点和7点角巩膜缘为基底,做边长为3mm×3mm,1/2厚度的板层巩膜瓣。(2)带长针的10-0聚丙烯线在7点方位巩膜瓣下距角膜缘后1.0~1.5mm近垂直巩膜面的角度进针,经过虹膜后面睫状沟,在1点方位,距角膜缘后1.0~1.5mm出针,将瞳孔中央部聚丙烯线拉出剪断,将两断端分别穿入在人工

4、晶体襻顶端的孔内并牢固结扎,植入人工晶体,轻轻拉紧聚丙烯缝线,使晶体上下襻进入1点和7点睫状沟内,使人工晶体正位(可见光学部晶体反光),分别将聚丙烯缝线缝合固定于板层巩膜上,并结扎缝线,缝合三角形巩膜瓣1针。切口密闭良好者,巩膜隧道切口无须缝合。本组1例(2眼),球形晶体伴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采用囊内摘除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术式同上。术后处理同一般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随访时间1~12个月。  2结果  2.1视力术后最后一次复查视力,裸眼视力0.08~0.4者6眼(占26.1%),0.5~1.0者17眼(占73.

5、9%)。  2.2并发症人工晶体偏心1眼,人工晶体轻度倾斜3眼。术后不同程度葡萄膜炎及角膜水肿6眼,一般于7天后消退。  3讨论  3.1人工晶体度数的选择由于缝线固定的后房型人工晶体在位置上与非固定的睫状沟植入或囊袋内植入有所不同,即其前房深度不同,因而人工晶体的度数选择应有所变化。Mittelviefhaus等〔3〕研究发现术后屈光度数较对照组大+0.58D,因而建议行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时,所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应比实际计算的度数大+0.50D.而Hayashi等〔4〕最近的研究表明,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于后房后,术眼应发生近视性漂移。王琨〔5〕等认

6、为,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时人工晶体的度数应比计算值大0.50D,且即使术后部分病例发生近视性漂移,也较术后发生远视容易为患者所接受。本研究结果:人工晶体度数选择与王琨报道的一致。对于Ⅱ期植入的患者,则以术前检影结果推算。  3.2人工晶体偏心与倾斜本组病例偏心1眼(占4.3%)、倾斜3眼(占13.0%)。Steiner等〔6〕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了17例(18眼)睫状沟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后的病例,发现36个人工晶体襻中,只有12个襻(33%)在睫状沟内,18个襻(50%)在睫状沟后,6个襻(17%)在睫状沟前。此外相当多的病理研究证实了襻的固定方式与

7、人工晶体偏心之间的关系。Hansen等〔7〕对222眼尸体眼的研究发现,人工晶体不对称固定(占48.7%)平均偏心0.8mm,对称性固定的沟—沟组(占18.0%)平均偏心0.6mm,袋—袋组(占33.3%)具有较低的偏心值0.4mm.人工晶体位置不准确的睫状沟固定是术后人工晶体位置不良(偏心和倾斜)的主要原因。此外瞳孔区玻璃体切割不干净,后房玻璃体或机化物对人工晶体不对称的作用力,致使固定襻不能固定在一个光学面上,亦可致晶体倾斜。为避免人工晶体倾斜与偏心,笔者认为:(1)切除前玻璃体使瞳孔变圆后,再植入上、下襻;(2)植入人工晶体前,前房内注入黏弹剂;

8、(3)选择10-0聚丙烯缝线,不可使用可吸收缝线(本组使用的人工晶体和缝线均为Alcon提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