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探析

印度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探析

ID:27470241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4

印度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探析_第1页
印度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探析_第2页
印度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探析_第3页
印度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探析_第4页
印度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印度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印度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探析摘要:随着20世纪90年代印度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行,印度经济焕发活力,关于印度经济奇迹增长背后的原因讨论颇多,从印度国内制度因素的角度出发,将其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二者相互渗透形成了印度社会的行为准则与特有的生活方式,从而影响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将印度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有利和限制中印经济增长的因素,通过分析印度历史变迁过程中经济增长与制度因素的关系,借鉴印度经济发展的优点,认为制度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合理的制度安排能推动社会进步与一国的经济持续增长。中国4/vie  关键

2、词:印度经济;发展;制度因素  中图分类号:D8文献标志码:A:1002-2589(2017)02-0075-03  舒尔茨认为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诺斯认为制度“是社会的博弈规则,并且提供特定的激励框架,从而形成各种政治、经济、社会组织,由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组成”。因此,社会的有序运行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一国制度同时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在印度经济增长过程中,制度作为一种规则约束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本文回顾了被殖民时期与现代印度三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了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交替因素

3、对印度经济的影响,最后比较中印各自制度框架下在21世纪的发展潜力。  一、殖民统治下的印度经济发展结构  印度近代被殖民统治时期,英国所占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英国在对印度三百余年的统治中,给印度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深刻影响着印度的经济结构与制度模式。  首先,英国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增长与社会转型。基础设施方面,印度地形多种多样,交通极为不便,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修建铁路,推动了地区间货物运输与信息交流,兴建水利设施刺激农业发展,为经济增长创造了便利条件[1];英国19世纪30年代在印度进行税制改革,主要包括降低税率,各土

4、地按标准核定税率,确定土地私有制,从而刺激了生产积极性,经济作物产量大幅度增加;法律方面,英国殖民政府引入西方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印度法治系统,为印度社会带来了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法治精神;在印度内部制度结构上,英国瓦解了其村社制度,打破原有的经济基础,使原有的农业经济体系开始瓦解,适应印度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从而促进商品流动。此外,英国殖民政府鼓励传教士进入印度传播西方文明,颁布如《排除种姓无能力法》《特别婚姻法》等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有的种姓制度[2],在法律条文下改变了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体系,改善了许多社会陋习,推动民

5、主平等思想的传播。  其次,英国的殖民统治限制了印度经济结构所应产生的活力。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使印度劳动者处于殖民统治和封建主的超度盘剥的生产关系之中[3]。英国瓜分了5%的国民收入,而在印度社会生产领域的劳动者无法公平获得收入分配。此外,英国通过对印度各种征税如土地税、货物税、盐税、印花税等强行剥夺印度国民财富,加大了各阶级的矛盾和负担。  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尽管印度GDP在独立前的几百年间有了一定发展,但印度人均收入在百年间增长率为0.5%,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一方面,国家GDP的相对快速增长为英国资本提供高额剩余价值,

6、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印度民族资本的原始积累与印度民族资本自主形成的过程。印度为英国提供了大量资本积累,结果自然导致居于印度人口多数的劳动者因无法提供较多的劳动产品而丧失“反哺”能力。印度社会发展结构不合理,从历史角度而言,英国影响颇深,进入工业文明的英国对时处农业主导的印度的统治,使在对破坏印度旧世界的同时并未为其创造一个新世界。  二、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模式回顾  印度独立后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7年独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尼赫鲁模式,主要实行以计划为主的混合经济模式,在此30年间,印度年均增长率

7、仅为3.5%。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该阶段印度尝试改变传统尼赫鲁发展模式,逐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增长,但成效并不明显,属过渡期。第三阶段为1990年至今,进入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印度,引入市场机制、加大开放程度,迎来了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  第一阶段,虽然印度经济增长率不高,但通过五次五年计划,印度经济得以从殖民时期的萧条中恢复。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颁布工业政策决议,集中力量发展工业,让国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增加。这一阶段的战略目标是将印度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类型

8、”社会,强调消灭贫困,在此基础上发展经济,保证社会公平,防止贫富差距的扩大和两极分化。在该阶段虽以计划经济为主,但印度并未完全消除私有制,政府在税收等方面刺激私有经济的发展,这也为后期印度私有化改革提供基础。  第二阶段,1980年国大党上台后在继续扩大政府投资的同时,开始逐渐调整经济政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