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说课稿__示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说课稿__示例

ID:27450379

大小:7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4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说课稿__示例_第1页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说课稿__示例_第2页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说课稿__示例_第3页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说课稿__示例_第4页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说课稿__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说课稿__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说课稿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2138    更新时间:2009-6-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下面我将从说课程资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说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说课程资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出处  本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  2、编者意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2、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第2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3、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从纵向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横向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

3、相映成趣,相映生辉.要理解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就应该在掌握不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  (二)说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样的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三)说学情  我所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经过初中的学习,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能,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

4、面仍然存在不足。  本课的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内容枯涩缺少趣味,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教师应该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图片、材料或其他媒介来说明历史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说教学目标  (一)  三维一体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秦

5、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②理解:理解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③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④探究: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图片、影视资料等媒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运用材料,多媒体等教具,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筛选材料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意义,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秦朝封

6、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1、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确定依据:一方面根据课程标准、学情,另一方面本单元的重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而秦朝所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因此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突破方法:一方面通过史料、图表等创设历史情境,降低学生学习的

7、难度,另一方面通过表演历史短剧,通过合作学习等方法从而突破重点。  2、难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确定依据:评价秦始皇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在初中已经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所以本课不在列为重难点,避免与初中的知识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辨证客观的评价是高中生需要掌握的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播放历史资料和整合课程资源,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讨历史,从而突破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

8、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