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435574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3
《新时期声乐艺术的发展对音乐教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时期声乐艺术的发展对音乐教育的启示〔摘要〕新时期声乐艺术的发展,是指导音乐表演实践的基础。声乐艺术的发展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启示作用,同声乐教育体制正规化的开创、声乐实践探索之路的开拓、声乐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建树三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中国7/vie 〔关键词〕新时期声乐艺术发展高校音乐教育启示 声乐是实践表演性艺术,只有通过不断的发展才能不断巩固教学成果,并在积累表演经验的过程中逐渐提高音乐教育水平。声乐作为音乐教育的主导形式,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探索音乐教育的发展模式,使其既
2、符合国情,又提高了音乐教育的成果与质量。 一、声乐教育体制的正规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音乐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培养声乐人才的主要阵地――各音乐学院及师范院校音乐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专业音乐院校纷纷扩大了办学规模,使中国专业声乐演唱人才的培养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声乐舞台上享有盛誉的中青年歌唱家。各师范院校中的艺术系、音乐系的数量比20世纪70年代将
3、近翻了一番,虽然师范院校并不是以培养专业声乐演员为目标,但在课程设置上向专业音乐学院汲取经验,力求使师范毕业的学生做到一专多能,为全民音乐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的声乐教育事业逐渐步入正轨,走向繁荣。 进入新世纪,我国声乐教育体系更趋成熟,全国各所专业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均设立了声歌(乐)系,培养声乐的专门人才。此外,几乎全国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及综合类大学均设立音乐院(系),培养声乐教育师资人才。 同时,戏剧、戏曲、电影院校也都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开设了声乐主修或选修课程,教学层次也有分设专科和本科。从2
4、0世纪50年代开始,部分院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到21世纪,全国的声乐硕士点已成倍扩大,而博士点也开始有了声乐声学等研究方向。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教学方法的融合与借鉴,使声乐教育跃上一个新台阶。美声唱法的教学日益接近国际水平,科学的发声方法、纯正的语言风格完全能胜任西方歌剧演出及艺术歌曲的演唱。而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由于相互间的渗透与交融,唱法的界限也越来越淡化,包括与美声唱法的融合,出现了许多新的冠名,比如民通唱法、通民唱法、美通唱法等,近年来出现的原生态唱法,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是声乐教育不断挖掘民族民间音乐
5、,向民间的歌唱方法学习的表现,反映出声乐教育的追求和探索,只要是科学的唱法,都能接受和借鉴,不再局限于过去的思想观念。 声乐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社会体制,表明新中国建国以来已经在音乐教育的体制上建立了完善的结构与形式,学校、社会、家庭声乐教育已经有了一个正规化的教育系统,其相互作用与影响构筑了整体的声乐审美教育导向。 二、声乐实践探索之路的开拓 20世纪50年代,党的一系列文艺方针政策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表演热情。音乐
6、创作工作者们积极深入民间,收集、整理、创作了一大批题材广泛、形式丰富、体裁多样的具有较高艺术性的优秀歌曲,如刘炽的《我的祖国》、美丽其格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乐�鞯摹陡璩�二郎山》、田歌编曲的《草原之夜》、张文纲的《我们的田野》、瞿希贤的《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践耳的《唱支山歌给党听》、雷振邦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白诚仁的《挑担茶叶上北京》等。这些歌曲反映了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成为我国声乐教育中的新的教学曲目和教材。 声乐教育的发展与成果,取决于声乐教学的实践,中国的声乐教学离不开
7、中国悠久的声乐文化艺术传统,离不开声乐教师的不断探索。然而不可否认,当美声唱法传入我国,才使中国的声乐教学有了可借鉴的方式。20世纪30年代以�恚�在西方如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等地学习美声歌唱而回国的留学生,像黄友葵、喻宜萱、周小燕、郎毓秀等教授为开启中国声乐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他(她)们教授的学生,又不断成为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中有沈湘、张权、郭淑珍、施鸿鄂、朱崇懋、温可诤、李双江、林俊卿、葛朝祉,以及金铁霖、王品素、黎信昌等一批教学名师,他们不仅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发挥了审美示范作用,而且在教学中
8、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歌唱家,为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音乐教育以效仿苏联的教育模式为主,在声乐教学的对外文化交流中,苏联的声乐教育家曾分别到中国讲学,其中如梅德维捷夫、吉明采娃以及库克林娜等。而后,保加利亚的契尔金,意大利的伊莉丝・科拉岱蒂、吉诺・贝基,以及荷兰的阿美玲等曾先后来中国传播美声歌唱的教学方法。 随着声乐对外交流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