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1)

ID:27408066

大小:261.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2-0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1)_第1页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1)_第2页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1)_第3页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1)_第4页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1)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讲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分布简介全球有水14.5亿km3,而94.2%存在于海中,大气中只占0.001%,陆地上占5.8%。陆地上的淡水85%在冰山和冰川中,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湖泊及浅层地下水,实际上只有9000万km3。我国人均水量0.267万m3/人,世界平均1.08万m3/人。我国耕地用水0.13万m3/亩,世界0.24万m3/亩。我国地表水的利用率:长江16%,珠江15%,西南诸河小于1%,辽河68%,黄河39%。我国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体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浪费严重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本章内容1、熟悉水环境相关标准;2、了解水体污染基本概念;3、掌握地表水环境影响

2、评价分级;4、熟悉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5、熟悉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水环境相关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摘录)污水综

3、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GB3838中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2.排入GB3838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3.排入GB3838中Ⅳ、Ⅴ类水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一、水体水体:——是指地球上的水及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完整的生态系统。水体是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沼泽、海洋以及地下水等水的聚集体,是由水本身,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胶体

4、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完整的自然综合体。二、水体污染《水污染防治法》定义: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质底部沉积物水生生物水质恶化底部沉积物组分和数量恶化水生生物组成和数量恶化水体污染源a点污染源:污水通过管道沟渠收集和排入水体的废水。b面污染源: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雨水通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居住区生活污水量计算式,式中:QS——居住区生活污水量,L/s;q——每人每日的排水定额,L/(人·d);N——设计人口数,

5、人;Ks——总变化系数(1.5~1.7)。工业废水量计算式,式中:m——单位产品废水量,L/t;M——该产品的日产量,t;Ki——总变化系数,根据工艺或经验决定;t——工厂每日工作时数,h。点源:城市非点污染源负荷的估计(仅考虑污染物被暴雨stormwater冲刷到接受水体的负荷)基本程序:估计暴雨径流的大小(径流深度与径流面积的乘积)确定暴雨的冲刷率估算径流冲刷到受纳水体的沉积物负荷接受污染物负荷。非点源:(了解)城市降雨径流问题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与水分循环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关系,并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降水过程、大气污染、土地使用、人类污染特征、自然特点等。由于变化性大、随

6、机性强、偶然因素多,尚未掌握其规律性。农田径流污染负荷估算(1)通过采集和分析各个集水区的径流水样计算进入某一水环境中污染物总量:(2)估计径流量、径流经过农田土壤层引起侵蚀的沉积物负荷及单位沉积物上的污染物量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量。(类似于城市非点污染源负荷的估计)n-观测时数(i)m-集水区总数(j)3、水体污染物P65水体污染物耗氧有机污染物营养物有机毒物重金属非金属无机毒物病原微生物酸碱污染石油类热污染一般需要调查的水质参数1.常规水质参数2.特征水质参数3.其它特殊要求水体污染物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四类:a.持久性污染物(其中

7、还包括在水环境中难降解、毒性大、易长期积累的有毒物质);b.非持久性污染物;c.酸和碱(以pH表征);d.热污染(以温度表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