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385744
大小:17.8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3
《xx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节捉迷藏第1课时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XX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节捉迷藏第1课时导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www.5y kj.co m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 课 题 捉迷藏(十几减8)第1课时 上课班级 一(1) 主备教师 宋娇 副备教师 上课时间 XX年3月5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团结创新,尽现丰富
2、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多样性。 教学重点 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的减法算理。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棒 教法运用 讨论法;操作法。 学法指导 讨论
3、法;操作法。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 口算练习,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回答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学生口答口算题 从口算复习入手,巩固迁移。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4、谈话引入:小朋友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吗?这节课我们通过捉迷藏这个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2、出示课题:捉迷藏。 3、出示主题图:说说图中的信息。 我们一共来了(13 )人;现在只能看到(8)人。 4、提出问题:藏起来的有几人? 观察图,理解图意 一共有13个小朋友,去掉图上的8个,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人数 3-8 创设生动的情境,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捉迷藏中自然提出,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生学习兴趣。 引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
5、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2、列出算式:13-8=? 3、试一试,你会计算得数吗? 3-8=5 4、集体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1)、数数法 从13里面1根1根地减。 (2)、平十法:把8分成3和5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3和5呢? 师板书:13-3=10 0-5=5 (3)、破十法 把13分成10和3 先用1
6、0-8=2,再用2+3=5 师板书:10-8=2 2+3=5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4)、逆算法:想加法算减法 因为8再添上5就是13,8+5=13,所以13-8=5 师板书:8+()=13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啊!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 小组活动,利用小
7、棒,计数器集体研究13-8有哪几种算法,并归纳总结出来。 探索十几减8的多钟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通过练一练让学生更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的计算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拓 展 学 习 (深入探究) 5、摆一摆、圈一圈。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
8、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