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285582
大小:18.3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2
《xx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节捉迷藏第2课时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XX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节捉迷藏第2课时导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 课 题 捉迷藏(第2课时) 上课班级 一(1)班 主备教师 宋娇 副备教师 上课时间 XX.03.0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巩固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
2、、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3、 计数棒,计数器,口算卡片 教法运用 实践探索和演绎概况 学法指导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经历收集加减法的方法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 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9=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
4、不少经验。 6+8= 9+6= 0+8= 5-5= 8+7= 4+8= 5-9= 6+10= 8+9= 以开火车的形式,看谁算得又多又快。 复习导入,加深对十几的组成,调动学习兴趣。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 复习知识点: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12—8=? 、数数法 从12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数法 2、平十法:把8分成2和6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2和6呢?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
5、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师板书:12-2=10 0-6=4 3、破十法 把12分成10和2 先用10-8=2,再用2+2=4 师板书:10-8=2 2+2=4 4、逆算法:想加法算减法 因为8再添上4就是12,8+4=12,所以12-8=4 师板书:8+()=12 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关于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并举手概况回答。 以复习知识点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 1.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尝试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7―8= 2-8= 4-8= 6-9= 请四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
7、巡回指导。并请4位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 在纸上列算式 摆小棒 (1)先摆16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8根后,就知道还剩8根。 先把摆好的16根小棒分成10根和6根,再从10根里拿掉8根剩2根,把这1根加上6根,就得到还剩8根了。 把8根小棒分两次拿。先从16根里拿走6根,再从10根里拿走2根,最后只剩下8根了。 想8+8=16,反过来16-8=8 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实施有效的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8、 教学意图 拓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