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上颌窦壁破坏的上颌窦良性肿块41例分析

引起上颌窦壁破坏的上颌窦良性肿块41例分析

ID:27372148

大小:76.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2

引起上颌窦壁破坏的上颌窦良性肿块41例分析_第1页
引起上颌窦壁破坏的上颌窦良性肿块41例分析_第2页
引起上颌窦壁破坏的上颌窦良性肿块41例分析_第3页
引起上颌窦壁破坏的上颌窦良性肿块41例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引起上颌窦壁破坏的上颌窦良性肿块41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引起上颌窦壁破坏的上颌窦良性肿块41例分析陈洪昌曾小琴李国疆李文华(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四川成都610500)【中图分类号】R7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239-02【摘要】目的分析破坏骨壁的上颌窦良性肿瘤类型和恰当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总结我科收治上颌窦良性肿瘤中有骨壁破坏的病患的不同治疗措施和最后诊断。结果在所有引起上颂窦骨壁破坏的良性肿瘤中以上颂窦囊肿和真菌性上颌窦炎为最常见原因。结论上颂窦骨壁破坏可以是良性肿瘤引起,治疗上以上颌窦根治术辅以鼻内窥镜为最常见手段。【关键词】上颂窦良性肿块囊

2、肿真菌1999年6月至2012年8月,我院共收治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良性病变41例,其中上颂窦囊肿17例,上颂窦真菌病15例,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8例,上颂窦炎性息肉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41例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18-25岁(平均42岁),均为单侧发病。病史中有鼻塞、流粘脓涕、回抽性涕血、面颊部肿胀、麻木、疼痛等。1.2CT检查所有患者均经鼻窦冠状位和/或轴位CT检查,发现上颂窦前壁、内侧壁骨质吸收破坏20例,前壁、内侧壁、顶壁骨质吸收破坏6例,底壁、内侧壁、前壁骨质吸收破坏4例,单纯内侧壁破坏11例。41例中有5例在上颌窦

3、内侧和/或底壁可见牙齿影,CT误诊为恶性肿瘤4例。15例真菌病中有13例在上颂窦腔中可见斑片状或点状的钙化灶。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经上颂窦穿刺术,其中抽得囊性液16例,囊液为淡黄色、棕褐色。少量淡血性液6例,其余均为实质性肿块。30例行常规柯-陆氏手术,同时在鼻窦内窥镜辅助下完全清除窦腔内及上颂窦自然U病变,7例鼻窦内窥镜下切除沟突、筛泡、扩大上颂窦自然U及上颂窦前壁幵窗辅助手术,4例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Fess),其中真菌病患者窦腔内均可见黑褐色泥沙样物或灰褐色干酪样物。所冇患者术后均予以止血及抗生素治疗,真菌病患者中6例行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所

4、有患者术后5-7天予以上颌窦冲洗,以后每周1-2次,共4-5次。1.4结果41例患者中38例均于术后1月症状消失。3例涕中带血持续至2-3月,其中1例经鼻窦内窥镜检查发现上颂窦自然U靠内侧可见小块状泥沙样真菌团块,予以清除加咪康唑溶液冲洗而治愈。另2例为出血坏死性上颂窦炎患者,经多次上颂窦冲洗后治愈。1例真菌病患者术后6月复发,致右眼痛、眼球突出,CT示真菌广泛破坏上颌窦骨壁并侵入眶内,行扩大病灶清除,眶内容物剜出术,术后予以抗真菌治疗而愈合,所奋患者均经1年以上的随访,未见复发。2讨论2.1上颂窦良性肿块和恶性肿瘤的鉴别2.1.1上颂窦囊肿的CT学特点

5、(1)上颌窦囊肿的CT值为24-42HU,增强无强化。(2)囊肿对骨壁的破坏是膨胀性破坏,是对骨壁的长期推压吸收变薄的结果,骨破坏边缘光滑。(3)囊肿可超出骨壁破坏边缘,常可见超出骨破坏区肿块的弧形影,但不包绕骨组织。(4)窦腔内冇吋可见圆形或类圆形、椭圆形囊肿影,含牙囊肿可见窦腔内牙齿。(5)上颌窦囊肿破坏后外侧壁吋,窦后脂肪间隙受压,但结构清晰可见。2.1.2引起骨壁破坏的上颌窦真菌病CT学特点(1)上颌窦真菌病骨质吸收破坏都位于正常解剖缺损区(上颂窦自然U周围)或上颂窦前壁骨质薄弱区,多较为局限。(2)窦腔内均有密度不均的软组织影,CT值为35-4

6、3HU。(3)窦腔内可见高密度的钙化点,CT值为173-223HU,此钙化点系真菌丝坏死的钙盐和铁结合的产物。(4)窦腔内骨质增厚、硬化是本病的特征之一,此增厚硬化较一般炎症为重,为真菌感染毒性反应强烈及慢性炎症共同刺激有关[1】。2.1.3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又称上颌窦血管瘤,其CT学特点(1)肿块的密度多不均匀,CT值在35—65HU,增强吋明显强化,有时可见不规则强化,中心区有片状低密度影[2】。(2)窦壁的破坏亦为膨胀性破坏,以内侧壁及前壁为主。(3)上颌窦后外侧壁破坏吋脂肪受压,周围结构清晰可见。本文8例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单纯内侧壁破坏5例,内侧

7、壁及前壁破坏3例,CT学上所见破坏均较局限,结合术前均有多次鼻腔出血史,还是不难作出诊断。2.1.4上颂窦炎性息肉的CT学特点上颌窦炎性息肉引起的窦壁破坏均在上颌窦内侧壁自然U附近,上颂窦息肉突入中鼻道压迫周围骨质引起局限性吸收破坏,窦腔内可见类圆形、结节状、宽带状或充满窦腔的软组织影,CT值为30-45HU,病灶可沿窦腔四周不均匀生长,鼻腔及中鼻道可见同样软组织影。增强吋病灶无强化。2.1.5上颂窦恶性肿瘤的CT学特征(1)上颌窦恶性肿瘤的CT值为28-70HU,增强吋冇明显强化。(2)恶性肿瘤对骨壁的破坏是虫蚀样、溶骨性破坏,破坏区边缘极不光整。(3

8、)肿瘤早期超出骨破坏边缘向周围组织广泛浸润,肿瘤越过窦壁并包绕未破坏的骨组织,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