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364761
大小:783.5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01
《唐五代词创作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琵琶起舞换新声——唐五代词的发展与成就词的体制特征在姹紫嫣红的唐五代文苑,词是一朵迟开的奇葩。作为一种新兴的诗歌体裁,词原本是配合着新兴乐曲而演唱的歌词,兼有音乐和文学两种性质,所以又称为“曲”、“曲子”或“曲子词”。词的音乐属性词的文学特征词的音乐属性中国历史上,与诗结合的音乐有三种:雅乐、清乐、宴(燕)乐。所谓雅乐,即先秦的古乐,《诗经》中的雅、颂,即是雅乐的诗歌。《诗经》中提到的乐器有二十九种,钟、鼓、琴、瑟就是庙堂雅乐的主要乐器。但是雅乐到了战国时代已经衰落。汉魏六朝时的音乐称为清乐。所
2、谓乐府诗,就是配合清乐的歌词。清乐其始是汉魏的平调、清调、瑟调三调,称为相和三调,或清商三调(即宫调、商调、角调),行于中原。六朝的吴声、西曲则称清商乐(清调以商为主,故称清商),行于江南。清乐的主要乐器是丝竹,有筝、瑟、箫、竽等。但清乐从容和缓,音希而淡,入唐后逐渐衰落。唐五代词所配合的,是隋唐时期一种以中原民间音乐为主,又吸收融合了前代清乐、边地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所形成的燕乐(燕享之乐)。燕乐乐器可包括雅乐以外的一切乐器,其中筚篥、贝、箜篌、琵琶、五弦、拨、腰鼓、羯鼓、毛员鼓、都昙鼓、答
3、腊鼓、鸡娄鼓、铜鼓等,有些可能是少数民族乐器,有些可能是阿拉伯系和印度系的外来乐器。燕乐的乐器中琵琶最为重要,琵琶有二十八调,音律变化繁多,五七言诗体不容易跟它配合,长短句的歌词也就应运而生。词的文学特征词,原本多是民间歌词,盛、中唐以后,文人渐为一些音乐曲调填词,叫“倚声填词”。与先作辞后配乐的乐府在制辞程序上有所不同。每首词的曲调,叫词牌,如“菩萨蛮”、“西江月”、“念奴娇”、“忆秦娥”、“虞美人”等。词的句式最初有齐言,后来多为长短不一的“长短句”。为了乐曲的反复吟唱,每调一般分为上下二阕
4、,上阕、下阕,或上片、下片。也有不分阕的单调,如〔十六字令〕、〔望江南〕等小令。至于分作三片、四片的长调,如〔瑞龙吟〕、〔莺啼序〕等,就更少了。词在早期大多是在宴饮时,为歌儿舞女所写,内容以爱情甚至艳情为主,风格绮靡、婉约、优美。词后来又称为“诗余”,意思是文人在作诗之余的消遣,相对于诗来说,不太正统,内容也不很严肃。旗亭唱诗唐琵琶吐蕃乐器木质皮面。通长72.2厘米、琴箱直径41.5厘米。 这把唐朝琵琶是文成公主入蕃时带来的诸多乐器中的一件,与唐以后葫芦状共鸣箱琵琶的形制大不一样。现代琵琶箜
5、篌·五弦五弦唐彩绘弹箜篌女俑词起源于隋唐之际唐宋词所运用的音乐,是隋唐之际出现的燕乐,因此,我们如果探讨词的起源,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决不可能把它追溯到隋唐燕乐之前。另外,词的产生与唐代的近体诗也有一定的关系。王灼《碧鸡漫志》卷一云:“李唐伶伎,取当时名士诗句入歌曲,盖常俗也”。唐代不少诗人以诗多入乐著称,王维善音乐,能琵琶,他的《送元二使安西》谱为《渭城曲》,唐诗送别多唱,入宋以后犹传不衰。中唐时李贺、李益等还同教坊乐人相互合作。薛用弱《集异记》载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三人“旗亭画壁”故事,都是诗
6、歌入乐为人传唱的明证。但是以近体诗入乐,还属于采诗入乐,是“声诗”。而整齐的五七言句式,同参差不齐的乐曲始终是个矛盾。尽管入乐时,可以在节奏和歌法上,采用一些变通办法,使之适合歌唱,但矛盾还是存在的,而且乐曲愈复杂多变,这种矛盾就愈难克服。与乐曲合拍,本是创作歌词必须遵循的首要条件,在习用的五七言诗式外,探索创造一种诗、乐结合的新方式,便是唯一的出路,而且这不光是废弃齐言采用杂言的问题,还要依乐章结构分遍,依音乐节拍为句,依乐声高低清浊用字,要完全依据音乐的曲律制定出相应的词律。经过无数诗人、乐
7、工的努力,词从音乐上由曲调发展成了词调,在文学上就形成了词律。这样,由采诗入乐,就发展到了依调填词。词的形式也就逐渐形成。敦煌曲子词词的滥觞最早可追溯到隋唐之际的民间曲子词。现存数百首敦煌曲就提供了民间词的初期形态。唐五代词的发展,经过了从民间传播到文人创作的演变过程。盛唐到中唐,为燕乐乐曲的繁盛时期,也是词体在民间、在乐界孕育生长的时期。可惜盛唐乐曲、乐辞散失过多。近代敦煌词的发现,提供了一些民间词的原始面貌。任二北先生《敦煌曲初探》考证出,敦煌曲中作于玄宗时的作品有三十二首,大曲三套,大体反
8、映了词的初期创作的状态。如《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同后来定型之词相比,显出它的原始与质朴。再如《望江南》二首: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这)人折去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运用民歌惯用的比兴手法,或托物寄意,或触景生情,表现妇女的不幸命运。风格质朴、自然,都表现了词初期阶段的特点。中唐文人词概说《全唐五代词》所辑始于初唐,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