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360342
大小:5.91 MB
页数:303页
时间:2018-12-02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课件.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文化概论课时安排绪论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五章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第六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第七章中国古代教育第八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第九章中国古代宗教第十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与价值系统参考文献1、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2、冯天瑜等编著:《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3、阴法鲁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4、谭家健主编:《中国文化史概要》,高等教育出
2、版社1997年版;5、柳诒徴:《中国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版;6、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7、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8、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9、吴小如主编《中国文化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0、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上、中、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1、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12、黄瑞云选注《历代绝妙词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网络资源1.中国传统文化网2
3、.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3.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网4.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5.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传播中心6.中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7.传统文化8.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园9.中国文化网10、中华书画网11、中国书法艺术网12、中国书画之家13、中国儒学网14、中国宗教网15、中国佛教网16、中国道教网——道教学术咨询网站二站17、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世界遗产网18、中华诗词网绪论一、文化的涵义:“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并由此逐渐演化出许多引申意义:其一,引申为文字、文章。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诗词曲赋。其二,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
4、申为法令条文。其三,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彩。其四,在礼乐制度和修养的基础上还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总之,“文”在古人心目中,起初指纹理,后来又引申出近十几种引申义。其中,文字、文章、修养、德行与现在人们理解的“文化”一词的意义最为接近。“化”的本意有三个方面:一是变化,二是生成,三是造化。主要指事物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后来又引申为风俗、风气教化等等。“化”字的引申义与现代人理解的“文化”一词最相近的是“教化”,也即伦理德行的化成,如“潜移默化”。古人的理解:“文化”就是“以文教化”冯天瑜:“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和客
5、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中国文化史断想》第17页)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界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简言之,“自然的人化,也即人化自然是文化的本质。”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将文化分层——四层说:(1)物态文化层:约相当于物质文化,表现为物体形态,故称物态文化,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文化。(2)制度文化层:指各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人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3)行为文化层: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4)心态
6、文化层: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等。这是文化的核心。(二)狭义文化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三、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一)中国文化其一,“中国”的内涵经历了一个逐次扩展的过程;其二,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始主体;其三,中国文化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的特色。(二)中国传统文化指6千年前的文化至鸦片战争(1840年)时期的中国文化四、学习中国文化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第一节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地形、地貌及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对
7、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气候中国特定的气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节气文化与气候;二是中医文化与气候三是诗词与气候2、地形、地貌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中原地形图中国地形图秦岭华山塔克拉玛干沙漠敦煌月牙泉格尔木大草原内蒙古大草原广西龙胜梯田二、在人文地理环境方面,疆域、政区、民族和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疆域、政区1.疆域:西汉、唐代、元代、清代几个朝代的疆域都超过了中国当今的“雄鸡式”疆域2.政区(1)商周:地方分权的分封制。(2)西汉初年,采用“郡国并行制”。东汉:州、郡、县三级制。(3)魏晋南
8、北朝:州、郡、县三级。(4)隋唐:郡、县二级制,唐代后期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5)宋朝: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6)元朝:行省—路—府—州—县(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