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356890
大小:1.19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8-12-01
《三节糖有氧氧化与三羧酸循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与三羧酸循环一.有氧氧化的三个阶段G----2丙酮酸(同酵解)2丙酮酸2乙酰辅酶A2乙酰辅酶ATCA循环在有氧时,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内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二、丙酮酸氧化脱羧成乙酰辅酶A丙酮酸脱氢酶系CH3COCOOH+HSCOA+NAD+CH3CO~SCOA+CO2+NADH+H+三、TCA途径:这一途径普遍存在动、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中,不仅是糖分解的主要途径,也是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最终途径,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为此获1953年的诺贝尔奖三.TCA循环共有8步,(P95,图13-9)1. 1、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2、:TCA循环起始步骤,由柠檬酸合成酶(柠檬酸缩合酶)催化,乙酰辅酶A的甲基移去质子形成负碳离子,亲核攻击草酰乙酸的酮基碳,缩合生成柠檬酰辅酶A,再由高能硫酯键水解推动总反应进行,生成柠檬酸。键。形成的柠檬酰CoA使酶结构进一步变化,活性中心增加了一个天冬氨酸残基捕获水分子以水解硫酯键。CoA和柠檬酸相继离开酶,酶恢复成开放型。此酶是一个调控酶,可受ATP、NADH、琥珀酰CoA和长链脂酰CoA抑制。故此反应是可调控的限速步骤。柠檬酸合成酶:草酰乙酸1.构象变化:开放型关闭型HSCOA、柠檬酸2.活性中心:His草酰乙酸;His乙酰COA;AspH2O3.可调节酶:ATP
3、、NADH、琥珀酰CoA和长链脂酰CoA可抑制此酶活性。状态时被激活。异柠檬酸脱氢酶是TCA循环中第二个调节酶。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成为琥珀酰CoA:第二次氧化反应且伴有脱羧,由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催化5.琥珀酰COA转化成琥珀酸并产生GTP;这是TCA中唯一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产生高能磷酸键的步骤。GTP+ADPGDP+ATP6.6.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第三步氧化还原反应,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氢受体:酶的辅基FAD7、延胡索酸水化成苹果酸:延胡索酸酶具有立体异构特异性,OH只加在延胡索酸一侧,形成L-苹果酸。8.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TCA中第4次氧化还原
4、反应,由L-苹果酸脱氢酶催化,NAD+是辅酶。在标准热力学条件下,平衡有利于逆反应。但在生理情况下,反应产物草酰乙酸不断因合成柠檬酸而移去,使其在细胞内浓度极低(小于10-6mol/L),而使反应向右进行。注:有氧氧化第3阶段即TCA循环的关键酶是: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有氧氧化第2阶段的关键酶:丙酮酸脱氢酶系有氧氧化第1阶段的关键酶:即糖酵解的三个关键酶四、TCA中ATP生成与生物学意义:(1)供能:共产生12ATP乙酰COA进入TCA,每一次循环有:4次脱氢反应3NADH3*3=9ATP1FADH22*1=2ATP底物水平磷酸化1GTP1
5、ATP体外燃烧有效利能率:84.6/209.1*100%=42%(见P100图13-10)1乙酰辅酶A209.1千卡,7.3*12=84.6千卡,(2)提供碳骨架:例草酰乙酸+NH2Asp(见P101图13-11)(3)有氧氧化(可净生成36或38ATP)(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的反应)2丙酮酸2乙酰辅酶A:2NADH2*3ATPG酵解:2ATP+2NADH肌细胞等:2*2ATP(穿梭)肝细胞等:2*3ATP2乙酰辅酶ATCA循环:12*2=24ATP三.五、TCA中碳骨架的不对称反应乙酰COA经TCA,产生2CO2;草酰乙酸经循环可再次生成。但是用同位素14C、13C
6、分别标记乙酰COA的甲基和羰基碳,发现在第一轮循环中没有标记的CO2释放,说明第一轮循环释放的二个碳原子并非乙酰COA的碳原子。(P101图13-11、12)有人解释其原因是顺乌头酸酶与柠檬酸结合不对称,脱水时H仅来自草酰乙酸,故TCA第一轮没有标记的CO2出现。六、TCA的回补反应3.天冬氨酸及谷氨酸的转氨作用可以形成草酰乙酸和酮戊二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甲硫氨酸可形成琥珀酰COA而补充TCA。4.苹果酸酶:(胞液)(线粒体)NADPHNAD+三.七、乙醛酸循环特殊生理意义:(1)将脂肪酸分解产生的乙酰辅酶A转变为琥珀酸,可合成糖;(2)净结果为:2乙酰辅酶A
7、琥珀酸回补TCA第四节磷酸戊糖途径(磷酸己糖支路)一.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955年Gunsalas发现并提出单磷酸己糖支路(HMP),又称戊糖途径。二.磷酸戊糖途径:氧化阶段;G-6-P脱氢脱羧5-磷酸核糖可分为非氧化阶段:磷酸戊糖分子重排磷酸单糖酵解1.1、G-6-P脱氢脱羧转化成5-磷酸核酮糖(1)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G-6-P脱氢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反应以NADP为氢受体形成NADPH;(2)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在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酶催化下水解成6-磷酸葡萄糖酸;(3)3)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催化下,6-磷酸葡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