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例高位肛瘘切开挂线疗法治疗的疗效观察

121例高位肛瘘切开挂线疗法治疗的疗效观察

ID:27353188

大小:7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2

121例高位肛瘘切开挂线疗法治疗的疗效观察_第1页
121例高位肛瘘切开挂线疗法治疗的疗效观察_第2页
121例高位肛瘘切开挂线疗法治疗的疗效观察_第3页
121例高位肛瘘切开挂线疗法治疗的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121例高位肛瘘切开挂线疗法治疗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21例高位肛瘘切开挂线疗法治疗的疗效观察沈仁东(贵州省余庆县人民医院外三科564400)【摘要】目的观察切开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89例,观察组应用切幵挂线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手术切除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99例,治愈率81.8%,对照组临床治愈42例,治愈率47.2%。结论切开挂线疗法是治疗高位肛瘘的有效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高位肛瘘切开挂线疗法治疗肛瘘(analfistula)是肛管直肠瘘的简称,是指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多是

2、由肛周脓肿的治疗不彻底后遗形成。以肛管直肠环为标志,瘘管经过此线以上为高位,在此线以下为低位。其特征为经常有脓性分泌物由外口流出,每因外口闭合而致局部肿痛;继而在原外口处或附近重新溃破出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占我国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1]。肛瘘不能自愈,必须手术治疗。结合我院121例高位肛瘘患者的治疗结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肛肠科住院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89例,观察组其中男80例,

3、女41例;年龄14-57岁,平均年龄(29.93±1.74)岁;对照组男60例,女29例;年龄12-63岁,平均年龄(28.24±2.3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肛瘘窦道探及穿过外括约肌深层,外口或肿块外端距肛缘多数在5mm以上,符合高位肛瘘的诊断标准。1.3治疗方法术前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术前备皮,灌肠。(1)手术切除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局麻成功后,切开瘘管并将瘘管壁全部切除至健康组织,创面不缝合,填入油纱,每天换药1次,使创面由底向外生长至愈合。(2)

4、挂线疗法组:术中采用骶管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取侧卧位或折刀位,手术视野常规消毒,铺洞巾,用探针或亚甲蓝注入瘘外U,无外口的肿块外端作一切口,之后用探针探入,顺窦道走向至肛隐窝附近,如奋炎症闭合而探针难于通过可稍用力或换硬度稍高的探针,贯通内口后切开肛外部分肌肉和皮肤至齿线部,然后向上至瘘管中部用橡皮筋随探针穿过,使二端合拢作挂线疗法,并使松紧适度后用7号线结扎。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反复探查奋无更深层窦道和支管,挂线要挂在窦道中间,不必达到瘘管顶部,支管部分可视情况切开并剔除腐烂组织和对口引流,使创面引流通畅,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后用敷料压迫包扎,术毕。1.

5、4术后处理两组术后处理方法相同,每日切UI换药,中药坐浴,局部理疗。抗菌素应用5天左右,以抗G-菌和厌氧菌为主,挂线者在脱线前收紧橡皮筋1〜2次。另外可视大便质地适当使用润肠通便药,如三黄片、麻仁丸、番泻叶等以减轻大便痛苦,或视患者体质适当用中药调理治疗,使创面早日愈合。1.5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疼痛症状消失,伤口完全愈合。显效:疼痛较轻,伤口有愈合。无效:创口未愈,伴有分泌物溢出,或假性愈合,不久溃疡复发,伴有疼痛不适等自觉症状。1.6统计学方法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2结果治疗结果在手术后1月,观察组临床治愈99例,治愈率8

6、1.8%,疗程15〜28d,平均21d,术后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后遗症。对照组临床治愈42例,治愈率47.2%。疗程20〜36d,平均31d,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1月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3讨论肛瘘是指位于肛管周围,由内口、瘘管及外口三部分组成的肉芽肿性管道,常由直肠肛管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而形成[2】。由于肛瘘处环境潮湿且易受粪便污染,常经久不愈,脓肿反复发作、破溃或切开,由单纯性肛瘘变为复杂性肛瘘,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3】。高位肛瘘形成原因一般都是由肛窦炎或肛腺感染后原发病灶向周围组

7、织蔓延,或由饮食不节,排便吋使异物插入肛周组织后引起感染,或因身体条件,治疗条件等影响使病灶不断向肛周间隙延伸发展引起肛周高位脓肿和肛瘘,肛瘘为肛周感染慢性期[4】。肛周脓肿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腺源性脓肿”和“非腺源性脓肿”,其中“腺源性脓肿”为致瘘性脓肿,脓肿切开引流或自行溃破后即进入慢性期,形成肛瘘。临床上大部分肛周脓肿为致瘘性脓肿。早期的引流、后期的慢性切割、异物刺激使组织从基底部生长,从而维护肛门正常括约功能,是挂线疗法应用于高位肛瘘的治疗依据所在,所以,正确地寻找与处理内U是切开挂线术成功的关键[5]。在内口确定的问题上,根据肛管

8、后部肛隐窝分布多II易感染的特点以及Goodsall定律。对于高位肛瘘,砬首先从肛管后部寻找内口,往往在瘘管与肛管关系最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