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小议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ID:27342350

大小:57.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2

小议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_第1页
小议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_第2页
小议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_第3页
小议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议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议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摘要】课堂教学是开展学校教育科研的主阵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已成为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合新课程背景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促进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构建有效的、素质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提问一、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探究的主要内容1.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科学性与探究性研究课堂提问科学性的前提是熟知课程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问

2、什么”是教师在提问前必须仔细思考和慎重考虑的问题,更是学生想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设计必须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创新性。2.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互动性与生成性研究教学要面向全体,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维,积极进行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交流、沟通、互动与生成,使学生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增强,获得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心理体验;学生合作学习必须做到“有说有听”、“有议有思”。二、提问法应用的教

3、学策略1.“跟随式”提问法每篇课文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可将其比喻为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课文分析是主杆,作者介绍、社会背景、题解等是枝叶,每每学一篇新课文,笔者先将“枝叶”理顺然后再解决“主杆”问题。可在作者介绍中让学生跟随着边问边答。譬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介绍作者毛泽东时。笔者是这样介绍的: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学生:(许多同学一起):1949年10月1日。教师:你知道是谁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胜利?学生:毛泽东(有的答毛主席)。教师:你们有谁知道;毛泽东除了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之外,还是什么“家”吗?学生

4、:(调皮的回答):“老人家”;有的说“不知道”。教师: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转入作者介绍)。这种“跟随式”提问,一方面学生无任何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活跃了堂上学习气氛,对教学活动的知识和内容上的衔接有促进作用。2.“设悬念”提问法悬念是一种关系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的心理活动。实践证明,设悬念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它可以造成教学的最佳心理状态,不仅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体会作者的巧妙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浅显中见深刻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消极接受的读书习惯。譬如笔者在讲授《项链》

5、一文时,将故事梗概绘声绘色地介绍一翻,当讲到女主人公和丈夫用了整整十年才还清买项链的债务,之后的某个星期天,她到“极乐公园”散步,结果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七嘴八舌)拾到一笔钱财、找回那挂项链、在公园安息了教师:她遇到了老同学佛来思节夫人。学生:那又怎么样?师:得知自己和丈夫辛辛苦苦放弃了一切生活乐趣挣扎了十年才还清三万六千法郎的债务,竟然只是为了一串价值五百多法郎的假项链,她为了自己的虚荣,自己的醉心奢华付出了多么昂贵的代价!让人窒息的结尾使学生体会到深刻的讽刺意义。1.“设计情境”提问法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思维的矛盾运动是参与学习的真

6、正内动力。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它产生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在学生学习新的课文时,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创设一种“问题的情境”,设置一些问题的悬念。这些问题能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学习。笔者在讲古文《纳谏与止谤》中设计了两个情境:即齐王对邹忌的纳谏和周历王对召公的止谤,让两位学生上台表演(课前排练好),尽管表演生硬。但通过教师的评述,同学们能从中体会到文章的宗旨:善谏能利国;止谤会害国。再有,笔者在讲解《语言的演变》一文中,语汇的变化比语法及语音的变化要快得多时,

7、就例举了文化大革命是“语录年代”,不论是进照相馆还是去买饭,一开口要讲一句(或一段)毛主席语录。瞧,在某职工饭堂里来了一位打饭的(教师扮演双角色):某职工:“贪污是犯罪”打五两饭。某厨师: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吃什么菜?某职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来两盘青椒炒肉丝……(同学们大笑)通过表演让学生感受到三十多年前的语汇现在的年轻人已非常陌生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探索课文内容的积极性,这种做法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了他们思维的参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