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339598
大小:58.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2
《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和多层次产业转移对策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和多层次产业转移对策浅谈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以及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助推多层次产业转移,以发展的态势和增量改革的方式来修正结构性失衡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对产业转移的发展有所帮助。同时,在阐述产业转移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及其新的发展特征。关键词产业转移结构性失衡对策目前学术界对于产业转移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迖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迗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另外,有人认为产业
2、转移实质是高新技术扩散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即通过区际产业转移。存在技术经济水平梯度差异的两个地区按互补性原则,将一个地区内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转往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其最终结果是使各区域的产业类型和水平与自身的资源禀赋、要素价格和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产业转移的内涵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种自发行为,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这是一个包含国际间与地区间投资和贸易活动的综合性的要素与商品流动过程,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是国际间或地区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
3、也是转移国或地区与转移对象国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以上学者的观点虽然仍存在一定的分歧,但都是对产业转移现象的真实概括和描述,且均认为其本质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经济发展,只是阐述的角度不同而已。本文在以上观点的基础上,从定量的角度将产业转移定义一一企业为顺应技术创新及扩散要求、寻求比较优势、扩展产品需求市场或者原材料市场而产生的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最终体现为产业在移出地规模下降乃至消失而在移入区不断成长壮大。二、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前期,国际上先后掀起了四次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二战后,美国
4、在积极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吸收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要素的同时,进行海外投资和资本、技术输出,率先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其主要对象便是正处于经济恢复期和实行重化工业进口替代的日本等东亚国家。日本在大量引进来自美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后,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世纪60年代,美、日两国集中力量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以及电子、航空、航天等技术密集型工业,而把劳动密集型工业尤其是轻纺工业大量向海外的亚洲新兴工业体转移,从而掀起了第二次国际产业结构调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经历了四次大的浪潮后,产业转移在目前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呈现出新的特征:
5、一是国际产业转移进程加速化。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原有的物质生产方式因此遭到极大的冲击,促使国际产业转移进程加快;二是国际产业转移规模扩大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快了产业的国际转移,而发展中国家则实行赶超战略,这必然使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扩大化;三是跨国公司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新一次的产业转移浪潮与以往不同的是,各跨国公司在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还开始将生产过程中的某个工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和利用跨国公司的能力成为发展中国家接纳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契机。三、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状况及进行多层
6、次产业转移的必要性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使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性增强。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的宏观经济结构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伴随着每年8%〜9%的GDP增长,我国经济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现象。首先从劳动力市场来看,我国原来的劳动力市场特点是低素质的劳动力持续供给过剩而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严重不足。以上经济失衡的深层原因是我国经济内部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创新能力较差。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许多传统产业都已经成熟,但是国内企业由于技术创新能力较差,很难找到新的投资空间。缺乏投资空间而手头又有
7、资金,导致生产能力过剩,造成投资回报率低下和“资本过剩”的假象。第二,金融市场效率低下。这就导致资金无法得到有效配置,降低了有效投资的形成。我国对金融市场的行政控制,尤其是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不健全以及资本市场中直接融资体制不发迗,导致许多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四、主动助推多层次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首先,加强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而当前出现的宏观经济波动,更是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这就要依靠技术创新活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