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337484
大小:19.7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2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重点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重点资料 第四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 一、掌握一批生字词 《我爱这土地》嘶哑(sīyǎ)喉咙(hóulóng)汹涌(xiōngyǒng) 吹刮(guā)温柔(róu)腐烂(fǔ)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激怒:刺激使发怒。 温柔:温和柔顺。 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深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乡愁》 枚:量词,跟“个”相近,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 乡愁:怀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
2、。 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片海洋的狭窄水道。 神往:心里向往。 疲惫:非常疲乏。 吴侬软语:指今上海、江苏东南部和浙江大部分地区的吴方言区语调温软、柔和。 蓦地:出乎意料、突然。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弦:乐器上发声的线,一般用丝线、铜丝或钢丝等制成。 颤抖:哆嗦,发抖。颤另读zhn,物体振动。 四面八方:指各个
3、地方。 潺潺:象声词,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渴望:迫切地希望。 兴亡:兴盛和灭亡。 嗟伤:叹息哀伤。嗟,叹息。 沦丧:消亡,丧失。 疆场:战场。 青云直上:比喻官职升得很快很高。 异地:他乡,指家乡以外的地方。 仰望:抬头向上看。 游伴:游玩时的伴侣。 子夜:半夜。 浮泛:课文中指漂浮在水面上。 满载:运输工具装满了东西。 平平安安:没有事做,没有危险;平稳安全。 二、知道一点文学常识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
4、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我爱这土地》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笔名还有莪伽、克阿、纳雍、林壁等。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因为算卦的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所以自幼被寄养在一位叫“大堰河”的贫苦农妇家里,到五岁才回到父母家中。这使他从小感受了农民的忧郁,并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联系在一起。在回到家里后,他一直处在冷漠的空气里。这幼年的不幸遭遇,成了他日后作为一个革命诗人的幸运的机缘。从家族关系、生理血统看,他是地主的儿子,而从感情关系、心灵系统看,
5、他却是精神上的“农人的后裔”。他的诗歌创作正是以此为土壤而生根发芽的,他正是以歌唱“大堰河”踏上了诗坛。 《乡愁》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于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
6、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代表作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何其芳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喜欢写诗和散文。1935年大学毕业后,曾
7、在天津南开中学、山东莱阳的乡村师范和成都中学任教,人民的痛苦和国家的危难使他的思想起了深刻的变化,这一时期写的《还乡杂记》是一本比较成功的散文集。1938年9月到延安,在“鲁艺”文学系教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任“鲁艺”文学系主任。其间写了不少诗歌,辑为《夜歌》,这些诗反映了知识分子渴望革命的心愿。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他深入生活,热情歌颂延安和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写了不少好作品。如《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延安》等,1944年5月去重庆,任《新华日报》社副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