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95672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第四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第四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本篇是丁肇中于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丁肇中在这篇演讲中,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反思,提倡要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求世界上的未知世界。一、知识梳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丁肇中()授予()遵照()彷徨()()实践()不知所措()2.形近字┏授:授予┏措:措施┏致:招致┗受:接受┗错:错误┗至:极至3.词语解释【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荣幸】荣耀而幸运。【授予
2、】给予(勋章、奖状、学位、荣誉等)。【清谈】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袖手旁观】藏手于袖,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参与其中。【一帆风顺】本指帆船一路顺风。亦用为祝人旅途安吉之辞。比喻境遇顺利或办事容易。【激变】课文中指急剧变化。也指因刺激而生变乱。4.文学(文体)常识丁肇中,当代第一流的________。一九七六年他获得了________奖。本文是于一九九一年十月十八日在北京_________举行的“_________”大会上接受________奖时发表的演讲。【参考答案】1.丁肇中(zhào)授予(yǔ)
3、遵照(zūn)彷徨(pánghuáng)实践(jiàn)不知所措(cuò)4.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人民大会堂情系中华特别荣誉二、迁移训练课内阅读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
4、》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显然,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永远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
5、圣人”从内心领悟到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1.“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是‘四书’”,一句中“四书”指的是()A.《诗经》《尚书》《礼记》《易经》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春秋》《论语》《孟子》《礼记》D.《韩非子》《列子》《孟子》《庄子》2.这几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A.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B.王阳明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C
6、.儒家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D.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3.在概述了《大学》本身所说的格物致知的目的后指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就被淹没了。”请以所举王阳明“格物”这一事例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选文中着重强调“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样强调的目的是什么?5.细读下列语句,注意标有红色字体词的作用。(1)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2)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
7、所谓的实验。6.为什么讲王阳明对着竹子苦想七天的故事?7.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证明论点?8.这四段论述文字是如何紧扣全文的中心论点的?9.从这几段中,可以看出对王阳明的态度吗?【参考答案】1.B2.A3.王阳明的“格物”不是通过做实验对竹子进行,而是对着竹子空想,要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的目的,这样做,就远离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所以说:“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就被淹没了。”4.这样强调是为了说明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淹没了,进而说明这种传统的教育思
8、想应该改变。5.(1)强调传统教育的弊端。“不是……而是……”起强调作用。(2)强调“现代学术的基础”的本质和特性。两个“就是”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