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劳动力转移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劳动力转移

ID:27332728

大小:64.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2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劳动力转移_第1页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劳动力转移_第2页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劳动力转移_第3页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劳动力转移_第4页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劳动力转移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劳动力转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劳动力转移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建国以来农业经济组织制度变迁与劳动力转移的联系,然后着重分析了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之上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劳动力转移的矛盾,提出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而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经济组织制度;合作经济组织;劳动力转移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来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劳动力属于生产力的范畴,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反作用于生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劳动力转移是相互作用的。从制度

2、经济学角度看,“制度是游戏的规则,组织是游戏的角色”(诺思),分析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要同时分析农业经济组织制度的发展和同一制度基础上组织的发展。农业经济组织制度的发展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制度决定了劳动者是否有择业的权利和自由转移的权利,因此建国以来几次大的农业经济组织制度的变迁使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不同的趋势。而建立在不同的农业经济组织制度基础之上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组织方式、组织数量和组织规模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对劳动力转移也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一、农业经济组织制度变迁与劳动力转移    建国后我国的农业经济组织制度经历

3、了几次大的变化和调整,与此同时劳动力转移也发生着阶段性变化。为了便于分析农业经济组织制度变迁与劳动力转移之间的联系,本文划分了三个时期。  (一)合作社经营与劳动力转移(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实行了农民土地私有制,但是农民个体经营力量薄弱及生产资料缺乏,农业互助组成为克服这些问题的主要组织形式。互助组是农户以自愿互利的原则结成的劳动、农具和牲畜等生产要素的互助关系,不改变土地及生产资料的私有性质。互助组的规模一般为几户或十几户,实行产品归各户的分配方式。互助组发挥了个体经营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

4、提高。但是互助组大多是富户帮富户,穷户帮穷户,对促进农业向更深层次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从1953年起,在农业生产的需求和政府的推动下,农业互助组逐渐被初级农业合作社所取代。初级农业合作社中土地私有制的性质没有改变,一般以30-40户为一社,农民以土地入股,生产资料有偿使用,统一经营,共同劳动,实行按劳分配与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的分配方式。1955年底开始,农业合作化运动掀起高潮,初级合作社向高级合作社转变。高级合作社的规模是初级合作社的4-5倍,采用土地和生产资料作价入社,集中劳动生产统一经营的合作方式,统一分配。  这一时期,农业劳动力转移

5、基本上是自发进行的。继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之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吸收了大批农村劳动力。1952年全民所有制工业部门职工为510万人,工业部门新增的职工,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在这一时期,农村居民享有较充分的自由迁居城市的权利,同时,农民在农业内部也有充分选择就业的权利。据估计,20世纪50年代,农村个体手工业者约200万人,而兼营商品性手工业的农民约1000万人。  合作社时期的劳动力转移的自发性主要是由于经济组织产权制度的设置有效地保证了农民的利益,农民有充分的择业选择权利。当时正处在建国后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政府大力开

6、展工业建设,在比较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农民自发转移到工业建设的行列中。  (二)人民公社制度与劳动力转移(1958~1978年)  从1958年公布《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起,一个月的时间内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是政治性和经济性高度统一的组织制度,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规模大,是高级社的几十倍;统一经营,平均分配;农产品统购统销;严格限制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等。  这一时期的劳动力转移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劳动力转移大起大落阶段(1958~1963年)和劳动力转移停滞阶段(1964~1978年)。1958年

7、后,大跃进运动掀起,经济建设规模急速膨胀,造成劳动力过度需求。1957~1960年,城镇非农就业增加近2000万农村职工,农村的非农职工也增加几千万。但是由于大量农业劳动力脱离农业,造成农业产出下降,出现粮食短缺危机,又正值三年自然灾害,于是城镇开始大量精简职工,大批劳动力又重新回乡务农。1962年全国减少城镇人口1300万人,农业劳动力比上年增加2730万人,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三年经济调整时期过后,政府开始严格限制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以免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给农民造成损失和给城镇的产品供给带来压力。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每年参加农田基本建

8、设的劳动力不少于6000万人,20世纪70年代该人数高达1亿人。  人民公社制度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经济组织制度,也是政治组织制度,这种制度使得政府在劳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